足迹
抗日之浮空基地在线收听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发展大计第二次小改(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个方法好,gqìng也正好用得上,就是费点功夫而已。”

黄光锐思考了一下。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望黄兄协助!”

何俊才正sè地说到。

“我答应你。呵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说得真好,是你们第四路指挥部的口号么,我看在我们装备部也挺适合啊。”

黄光锐开起玩笑来。

“哈哈,那是我随便想的。”

那想到这句话不知怎么穿到了周至柔耳中,周至柔将这句话作为了中国空军的“格言”

。在空军部队中随处可见。只不过是他的提出者洋洋得意地剽窃了后世的名言。

回到空勤指挥室,装备部器材处的梅龙安处长及其幕僚已经商量完毕,正准备找到黄光锐和何俊才汇报。

“是这样的,我们仔细研究了dk-2型飞机的结构图,决定在动机、油箱和座舱加装7。7mm的装甲,在机头和机翼安装4挺12。7毫米机枪,拆除后座的两套设备,增加一个油箱。”

梅龙安手下一名专门负责飞机改装的技师说到。

“能不能将装甲改换为12。7mm的,零式和后续rì本战斗机将装备2omm航炮,7。7mm装甲可能不够用。我们可以损失飞机,但是一定要保护好飞行员。制造一架飞机比培养一名有经验的飞行员容易。另外最好改造机翼的机枪的时候留下升级到2omm航炮的空间,后续我们会更多面对皮糙肉厚的轰炸机,2omm航炮比机枪厉害多了。最后就是后座中那台全景摄像机可以拆下来,后续安装到侦察机上使用,但是另外一套应急控制设备先别拆,我有他用。”

何俊才思考了下,建议到。

“那我们需要重新计算一下。”

梅处长手下的技师赶紧带着一群人到另外一边去重新计算飞机的配重情况,以及实施这些改变后的参数。

“我来汇报一下对近程防御系统的改造吧,我们拆开了一座近程防御塔,其中似乎装的一些未装药的火箭弹(驱鸟火箭嘛),我们测量了一下,可以改装成一门高shè炮。可以选用37mm和2omm两种口径的,建议浮空基地上下采用2omm的高shè炮,浮空基地四周的采用37mm高shè炮。”

梅处长趁着间隙汇报到。

“这太好了,我这算是有了点底气。”

何俊才高兴地说。

“我们计算完了,按照何上校说的改装方式问题不大,但是为了配重平衡,需要调整一下座舱的位置。按照这种方式来修改,在仍保留四挺机枪火力的情况下,空重将上升到18oo千克左右,估计飞行度在55o千米小时。”

“太棒了,中远程的防御就靠这些飞机了。”

何俊才和黄光锐对视了一样,都对这种改装的方式感到满意。

“那方案就这样确定,我们先回去准备人员和武器装备,等明天你在璧山补给的时候,梅处长率人员正式进驻浮空基地进行改装。”

黄光锐吩咐到。而他自己从浮空基地上返回后急急忙忙去找周至柔协商他的军工展大计去了,晚上时分打电话告诉何俊才他的方案已经被认可,近期将电召陈庆云回国协商,并且告诉何俊才他有多了一个职务,就是装备部副部长,专门协助黄光锐展海外基地事宜。原来黄光锐还是担心何俊才不是本部门的人,不会专心帮忙,故向周至柔建议。

“这算什么事情,空军总司令部下面四个部门中都挂了三个部门的职,要是训练部再找上来,那就好看了。”

何俊才一边感叹在民国升官快,一边却在想这时间怎么花得过来。其实训练部的沈德燮还真是在惦记着他,希望尽快将浮空基地上的训练设施利用起来,训练一批飞行员出来,补充目前的不足。

何俊才第二天在浮空基地上接待了前来考察的沈德燮的一行。

“何上校,我们训练部准备分训练和教育两个处,其中训练分为战斗机、轰炸机、侦查及运输三个专业。我们想战斗机专业的训练基地是否可以放到浮空基地上。当然训练出来的人员由空军第四路指挥部优先挑选。”

沈德燮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要求。

“没有问题,你随时可以派人来接管训练区,战术培训室、模拟飞行器和5架教练飞机归你。”

何俊才干脆地说,他也知道现在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处于短缺的阶段。前期由于飞机珍贵,很多飞行员在飞机受伤后都主动采取了迫降等保飞机的策略,导致伤亡太大。当时的四大天王纷纷罹难,要是这些人还在,中国空军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只有一点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注意安全,加强对人员应急和跳伞的培训。对了,教练机上有弹shè设备,能加强人员的安全xìng,改天我给你们介绍下,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太感谢了,我们今天就开始熟悉吧。”

沈德燮亲自带队接受了训练设施。浮空基地终于找回了它最初的定位。

浮空基地的训练设施在抗rì战争的过程中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个月后训练的有关设备被转移到位于昆明的zhongyang航校,这些设备被广泛用于战斗机飞行员的模拟训练和对抗训练。甚至轰炸机、侦察机和运输机飞行员的初级训练也是依靠这些设备来完成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