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不知不觉破局法(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崔继秋的渐近线实体是一套碗筷。他用筷子敲击筷子,蜈蚣、蜻蜓、苍蝇、蜘蛛、蝴蝶、蝎子……无端涌现,无穷无尽。
慕正光一眼看出这些都是能量体,不是生命体。其一,它们是凭空出现的,没有任何过程和路径。其二,室内有蝴蝶就够离谱了,怎么可能会有巴掌那么大的蜈蚣和蝎子?既然是能量体,那就不应该引虫灾。
不过,他在赛场上只用了筷子,而没有用到碗。由此可以推断出碗的作用敲碗,引来自然界里的节肢动物。敲击碗筷召来昆虫,这让慕正光想起一个小故事,而这个故事通常是长辈对晚辈讲的。长辈,家人,查分,变故,把这些事串联起来……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慕正光拿出纸和笔,把当前掌握的信息按六要素归类。
时间6月24日。
6月24日可以查分。但崔继秋未必就真的去查分了。徐婉洋是6月24日下午就到她家里去了,不妨大胆一点想,在出分的前一天,家人就会回来陪着孩子查分。如此一来,就可以推断出地点和人物。
地点大概是在车站、家里或者餐厅,这不是重点。
人物崔继秋和崔继秋的家人。
他的失控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分数,也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家人。倘若是家人,那或许就是给他讲述过碗筷和毒虫的故事的人。
起因崔继秋见到了讲故事的人。
事件的经过尚不明了,暂时空白。而结果则是一目了然的,从6月24日起,镇里出现了虫灾。灾区无序分布,看不出任何规律,并且也不像是由某一个人刻意引的。因为崔继秋的活动范围没有那么大,只要灾区所在的地点不在渐近域之内,基本上可以认定与渐近者无直接关联。
假如起因真的是“见到了讲故事的人”
,那就有必要把讲故事的人找出来。想到这里,慕正光再次联系组长“研究院里还有其他与崔继秋有关的资料吗?比如说他在6月24日前后都见过什么人?如果见了,能不能找到那些人的联系方式,把他们带回镇里?”
赵妤曦自认为没有义务帮副组长处理这些小问题“在你的管辖范围内你最大,你才刚接手这份工作,我没告诉你组员的联系方式,但是,县里的其他机构,那里的人力、物力你都可调用,不用找我请示。”
“其他机构”
,这四个字轻飘飘的,但包含的内涵之意可不简单。特别是慕正光拿着工作证从那些机构里调集了数百人时,他深深感受到了研究院那无与伦比的分量和权威。
这时他更加佩服傅业闻。放在古代,傅业闻的权力大概和皇帝有的一比。但就是这么一位现代皇帝,竟然还亲守赛场,与民同乐,那不是太平易近人了嘛。
有了这几百人做帮手,慕正光很快就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6月24日,崔继秋的父母回到镇上。6月25日,他们去了县城,大概是去找老师商议报考的事。7月2日,崔继秋单独回到镇里,开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
事已明了。接下来只需把崔继秋的父母请回镇上,就能进行最后的决断。
龚东胜带着几位工作人员跨省请人,慕正光守在十字路口等候崔继秋离开屋子,事情的转机和终止已然近在眼前。
深夜,慕正光见崔继秋出门了,他才走进居民楼,在那人家门口停下。屋里的灯都关了,空调也关了,听不出明显的杂音。昆虫可不是什么安分的生物,大量昆虫聚集,绝不可能毫无踪迹。因此,屋子里要么没有昆虫,要么只有极少,在正常范围之内。
龚东胜把那人的父母请回来时,已是一天一夜之后了。在此期间,慕正光在镇里闲逛打时间,他决定以后再也不派组员提前到现场了,这种干等着的滋味确实不好。
慕正光安排崔继秋的父母住在宾馆里,直到7月6日傍晚,崔继秋的父亲拿钥匙开门,四人才正式进屋。
崔继秋刚醒不久,他看到有两个陌生人和爸妈站在一起,立即警觉起来“你们是?”
“这座县城归我管。请问你最近去过黄楼村吗?”
崔继秋的爸爸正要说话,但被龚东胜无声制止了。此后,崔继秋的妈妈也保持沉默。
“没听说过,没去过,怎么了?”
“嗯,那就还可以谈。请问我们能进你的屋子坐下说吗?”
你们“挟持”
我的父母,我又怎么敢拒绝你们的小小请求呢?崔继秋很不情愿地答道“请进。”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