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军火帝国动漫免费观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如果不计算饷银耗费和折算的飞机人员,对印反击战竟然获得了近二百万银元的战争红利。北方军政终于第一次体会到了陈安无利不起早的切实威力。

这还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反应。

更复杂的计算,是军械署的专家分析出来的。一个步兵营的战役物资基数,在不计算汽油的情况下,大约是七十吨物资,平均下来也就不足五千银元每吨。但是空军联队的战役物资基数,在不计算汽油的情况下需要九十多吨,平均下来却只有二千多银元每吨。

如果加上汽油,空军的平均物资成本还要下降,飞机都是吃油大户呀,步兵营只有十几辆卡车加汽车而已。

也就是说,如果买飞机不用钱的话,用空军作战的效费比,远高于地面部队的进攻。

徐永昌等人觉得不可思议,赶紧组织人手对炮兵营的效费比进行测算,竟然真的得出机械化提升的前提下,平均作战物资成本是要下降的,但是作战物资吨位却在上升的结论。

陈安大为兴奋,北方军政府缺的是足够的人力资源,但是军火物资却是不会短缺的,实在不行可以拖延交货优先满足内部需要吗。

除了汽油的问题。

幸好胡景翼的北部军团成功夺取了巴尔喀什湖地区,并且向西南方向进攻,终于和产油的波斯打通了陆路交通。转变立场的英国人,也转而支持陆路交通线的打通,便于欧洲更方便地向北方军政府进行援助。

第一批援助物资不仅有北方军急需的汽油,还有一批陈安点名采购的法国雷诺FT17坦克。

第一六六章艰难的财政

但是西方列强的两面三刀却是陈安所未能预见到的。

英国人在伦敦会议后,不仅立即放开伊朗的油料销售,而且主动向陈安承诺,以国家的名义,无任何附加条件购买三倍于当初陈安所购协约国国债的北方军政府建设债卷。

鉴于实在糟糕透顶的财政状况,思考很长时间后,陈安同意了这个援助。北方债卷从此第一次向国外购买者敞开了大门,但是仅限于政府名义。

但是很快陈安又开始后悔,怎么当初只购买了一千万银元的协约国债卷呀,如果是三千万银元债卷,那么英国人今年就可以一次性承销掉今年的战争债卷份额了。

日不落帝国的确是财大气粗,驻上海领事馆接到伦敦指令后,几乎没过几天就筹集了三千万银元资金,通过克劳泽的上海北方银行分行购买了北方债卷。

如此一来,克劳泽虽然没有推销出去民国七年的北方债卷,但是却将民国六年的三千万银元债卷窟窿给填上了。

得到了新武器,又获得了巨额债卷支持的陈安,虽然身上背负的欠债简直是天文数字,但是足以继续勉强打下去了。

东部、西部、北部三个军团都打得非常不错,有些志得意满的陈安,自然有些飘飘然了,也就是疏忽了印度总督协议的后续操作。

结果英国政府在一些幕后人物的操作下,竟然偷偷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写入了大英帝国外交政策汇集等文献材料,成功地为日后第二次中印边界战争埋下了伏笔。在这次暗中进行的政策陷阱中,出力最大就是两位意外下台的印度总督。

所幸陈安不是没有后手,在情报署的策划下,还是秘密和印度穆斯林进行了接触,甚至在尼泊尔王国政要中成功建立了联系。

民国六年末,北方军政府是一边打仗,一边大跨步发展。超过三百万移民的增加,使得北方军政府下辖的甘疆蒙三地超过了二千万人口。甘肃财政收入亦是超过一千六百万银元,虽然仍远远低于江浙一带富裕省份,但是已经接近全国各省平均水平。

当然,这是指甘肃的财政收入,其他地区包括后来收复的藏区,暂时都只有财政支出而没有收入。而在这个时间段内,仅江浙两省厘金的收入一项就高达一千万银元。

但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当年陈安刚接手甘肃时,彭英甲拎给他的财政簿子上,勉勉强强只有四百万银元收入,差点连布政司的日常支出都不能保障了。

第一个铁路五年计划正式结束了,北方军政府不仅完成了从阶州到兰州,最后至安西的铁路主干线建设,甚至还加建了兰州至宁夏的铁路线。正是靠着这个庞大的投资拉动,布政司的财政收入才能在五年之内就实现了两番。

在彭英甲乐观的估计中,民国七年的财政,将出现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不再需要陈安的军费补贴,就可以继续修筑五百里的铁路线,甚至还能有史以来第一次拿出一百三十多万银元军费投入。

按照布政司和徐士远总办的规划,民国七年的铁路线将修筑安西至哈密方向,以尽可能减少胡景翼北部军团作战物资的卡车运输里程。

火车运输用的燃料是煤,这个东西在陕西或者山西实在太多了。而卡车用的可是北方军政府稀缺的汽油,大部分是要进口的。因此,多一里的铁路线,就可以省掉无数里的汽车油费。

只是可惜在怎么精打细算,也难以应付陈安的大手笔折腾。

为了弥补防御缺口,陈安再次增加了一百八十个营的动员旅整训计划,准备到民国七年末的时候,使北方军的总员额达到五十万人。但是要实现这个可怕的方案,即使按照动员旅简编一半火力的原则,也至少需要二亿九千万银元。

且不说陈安已经欠下的一亿五千六百万债务,单单只有七千五百万的军火利润也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高额的军费。况且,克劳泽在上海募集到七千万银元债卷后,也后续乏力,无法募集到更多债卷。

就是陈安的军火车间也完全不能承受如此巨量的生产压力,毕竟英国人要求的五百万发75毫米炮弹还是要生产的,准备前往欧洲战区的二十个战斗机中队飞机也是要提供的,很难还有足够产能满足陈安疯狂的扩军需要了。

参谋本部被迫再次修改动员旅的火力配置,将已经降低一半的标准又调低二分之一,总算减下来七千多万银元费用,然后又大量削减动员旅储备弹药基数,总算是满足了军火车间加兰州机器局一年所能提供的产能限制。

军费却是不能再压缩了,否则前线军火都供应不足了。

远在纽约的尼森伯姆发挥了他那灵敏的金融嗅觉。在得知陈安接受了英国政府提供的购买债卷援助后,尼森伯姆马上联合军方说服了美国政府高层,向陈安伸出橄榄枝,同样以国家的名义购买五千万银元的北方债卷。

既然已经放开政府间的融资渠道,陈安很干脆地同意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