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至于玉米,和正常的生长周期差了整整两个月,现在种已经来不及了。说到这个问题,祝连国忽然想到,上辈子即便冬天也有卖嫩玉米的,他们完全可以种一批,到时候专门收获嫩玉米,煮熟之后冻起来能保存好长时间,就像北方的粘豆包,想吃的时候蒸一下就可以,而且玉米的吃法多种多样,不愁到时候没销路。
商量妥当,两人就动身去了妹夫家,温仁昌临走的时候让他们帮忙问问五姐和五姐夫想不想种,毕竟机会难得。
两家离得近,走路不过才五分钟。进屋把事一说才知道,温仁昌回去前自己过来了一趟,他们进屋的时候,俩人正商量这事呢!
“四姐,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重,很多的事情也顾不到,还得□□干,等到孩子生下来要操心的事就更多,我们就商量着这回还是算了吧!”
温玉兰虽然说着拒绝的话,但语气迟疑,看来她也在犹豫。
温玉梅就把祝连国的想法告诉了她:“种水稻是比较麻烦,还得插秧灌田。但是种苞米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空出一块地,开成垄,种子埋进去浇几回水,它自己就疯长,不耽误啥事儿,你们要是顾不过来,不还有我们呢吗?”
这番话说的夫妻俩都有些意动,种实验种的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又是一阵忙碌,好在山上的果树前一阵儿都已经忙得差不多了,在繁忙之余倒是还能喘口气。
在这期间,温仁昌陪着农科院的研究员又来实地考察了两趟,最后还过来了两位专家,村里特意收拾出了一座院落给他们常住,他们身边有市里的领导陪着,领导还对王祝两家支持农业工作的做法给予了赞扬,他们这才意识到上头对这个实验田究竟有多重视。
顶着巨大的压力,整个夏秋时节,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日子就在忙忙碌碌当中走到了丰收的时候。
广袤的田野中有一处稻田特别的显眼,金黄的稻穗儿沉甸甸的,透过稻壳似乎都能感受到里面饱满的颗粒。
稻田边的田埂上站着一群工作人员,他们在做着最后的安排,之后还要结合这几个月的观察对水稻的亩产做一些评估。
祝连国和温玉梅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活计,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历史展的洪流中,他们所付出的汗水成为了农业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肃而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日子里,温玉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王丰”
。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第12章年货
之前种实验田的时候还想着销路的问题,现在终于收获了,除了留下几百斤自家吃,其余的都让省里直接收走了,就连还没成熟的嫩玉米也没有放过,看来之前是白担心了。祝连国掐着手里厚厚的一沓钱,心里想着。
寒露到来的时候,田地里的活才算全都干完了。再过半个月就该霜降了,夫妻俩打算在这段时间把园子里的菜收一收,及早储存,要是被霜打了,那就可惜了。
院子里各色蔬菜种了得有七八种,要是储存好了,冬天几乎都不用买菜吃。
豇豆清洗干净,用盐渍了,放酱缸里可以吃到来年夏天,到时候是当作酱咸菜吃或者是炒着吃,滋味都很不错。
鲜茄子是保存不久的,但如果晒成茄干,保存起来却相当的方便,温玉梅还挑拣了很多的小茄包,这样的茄子还没有长成,嫩的很。用这样的小茄子做蒜茄子,味道会更好。
土豆和白菜是最方便贮存的,进行简单的晾晒后,祝连国直接装进袋子里,把它们搬到了地下室。
如果当初在郊区盖房,院子里码两垛柴火就会占去一半的地方。像这样随自己喜好种各种蔬菜,更是想都不要想。每到收获的季节,温玉梅都会感慨丈夫的眼光。
夫妻俩一边采摘贮藏着蔬菜,一边感叹着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虽然很多东西仍然限购,但终于不再限制农民的自主交易了。
去年□□宣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合同收购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放开了猪、牛、羊、水果、水产品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开始实行市场调节,农民终于能够自主买卖交易了,这对于在土里刨食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收到最后现足有2oo来斤的洋柿子,夫妻俩终于不淡定了。洋柿子其实挺耐放的,如果是泛青的,装到竹筐里拿塑料薄膜盖住,保存的好甚至可以存放到来年三月份,但熟了的最多只能保存一周左右,而眼前的西红柿,绝大部分都是红色的,怎么储存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后来还是祝连国想了一个招,可以把它做成番茄酱,用土法做,工序非常简单。放到了冬天,吃它还能甜甜嘴儿,过年走亲戚也十分拿得出手,这可是奇玩艺儿。
“你真的会做呀?”
不能怪温玉梅疑惑,实在是这边就没有人家做过番茄酱,就连这名还是第一次听说,一开始还以为和农家大酱差不多,听了祝连国详细一说才大体明白这东西和蜂蜜白糖啥的应该差不多。
为了做番茄酱,祝连国还特意去厂子里订做了一批罐头瓶。
番茄酱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先将西红柿用水洗干净,在上边划十字花刀,之后拿着开水往上浇,这样就容易把皮剥掉,其实不剥皮也可以,只不过做出来之后没有那么好看。既然打算走亲戚送人,也就不怕这点麻烦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