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带着商城在七零百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眭然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是想着让小忠出去长长见识也是好事。”

  “你让我想一想。”

林从巧心脏狂跳,万般思绪一起涌上心头。

  她这心里呀,又是担心儿子太小在外面吃苦,又是觉得港城太远了,那可是港城,她想都没有想过自家还有人能够去那片土地工作。

  眭然知道母亲担心什么,自言道:“这静姐和我的关系您也知道,她肯定不会让小忠受委屈的。”

  林从巧想想也是,不过她还是说道:“这事还是等会问你爸吧。”

  眭然点了点头,觉得是当如此,她又不是那种掌控欲大的人,她提出这件事也只是想让小弟多个出路,又不是一定要逼着他去:

  “当然要说,不止是是爸,还得问问小忠愿不愿意。”

  吃午饭的时候眭然就在饭桌上把这件事直接说了一遍,邵飞一早就知道了,她也就不遮遮掩掩了。

  当事人眭忠的反应最大,筷子几乎都握不住了:“港城!!!”

  眭然看了自家小弟一样,短短大半年,小小少年已经变成了少年,不知不觉中已经比她高出了一个头了:

  “主要还是看你想不想去,港城和我们这里不一样,奇东西层出不穷,船员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前世杨静有负责家里的贸易往来,眭然平常听她说过不少,这船员出海是虽然吃住在船上,下了船之后却是想去哪里去哪里。

  八十年代改革之风刮起来的时候,港城就往内6运送了好一些紧俏商品,g市就以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得了不少实惠。

  少年正处在想要寻求鲜和刺激的时候,眭忠想都没想就一口答道:“大姐,我想去。”

  眭然看了看眭正有,见他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对情绪之后点了点头:“当船员很辛苦,大多时候吃住都的是在船上,你吃的了这个苦嘛。”

  c市周围别说海,连条像样子的江都没有,一听说吃住都要在船上,眭忠心里第一时间升起来的竟然不是担忧,而是狂喜。

  到底还是眭正有想得多一点,看着小儿子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他还能保持基本的理智:“这天天在海上,安全吗?”

  眭然点了点头:“安全的,静姐家的贸易生意都做了十来年了,没出过什么事情。”

  据她所知,以后二十几年也没出过什么安全问题。

  听到安全没有问题之后,林从巧就开始关心起儿子的待遇了:“那一个月工资多少?”

  都说这港遍地是黄金,工资应该也会高一些才是吧。

  这是正事,林从巧问过之后,大家都看向了眭然,就连邵飞都不能免俗。

  眭然笑了笑,伸出四根手指晃了晃。

  “四十?”

林从巧拧眉,这四十一个月也不算多。

  眭然笑着摇了摇头:“不是。”

  见女儿笑得开心,林从巧不由得捂住了自己的心口,颤声道:“总、总不……不会是四百吧。”

  眭然点了点头道:“可不就是四百嘛,做得好了还有奖金,小忠要是能够好好干,这工资还会再涨呢。”

  林从巧捂着胸口出感叹:“我的个亲老爷耶。”

  林从巧的反应不可谓不夸张,不过大家此时和她的反应如出一辙,也就没人笑话她了。

  “那、”

眭正有吞了吞口水,才艰难的说道:“那人家真能要小忠。”

  女儿带回来的消息太过震撼,饶是眭正有,也半天没有缓过神来,这可是四百一个月。

  眭然点了点头,十分肯定的说道:“当然了,我和静姐都说好了,小忠要是决定了要去的话,我就请假送他过去。”

  作为当事人,眭忠倒是没有大家那么开心,而是拉着眭然别别扭扭的问道:“那姐,我能求你一件事情吗。”

  第五十二章醉酒

  “你说。”

对于眭忠这个小弟,眭然一直以来都是疼爱有加的。

  现在眭忠又要一个人去港城工作,眭然已经打算了好了,他的要求她都会尽量满足。

  眭忠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可、可不可以让杨致也去呀。”

  杨致是眭忠的小,说是小,实际上也比眭忠大了两岁。

  眭然虽然不经常在村里,但是周末回家也没说少跟来家里看电视的乡亲闲聊,很快就把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对上了号。

  伍家村人口众多,沟上沟下拢共有两百零四家人户,一个村的社员就够一个队了,村里的居民大多都由杨、张、李、梁、蒋姓组成。

  要说眭家人丁单薄,眭正有能够当上队长还全靠他自己当过兵,做事不偏不倚,大家服他,再加上村里五姓氏明争暗斗,不论哪家当队长,其他四家都不服,所以才便宜了他。

  要说这杨家,在伍家村算是人口最少的,一百多年来,伍家村杨姓村民也就堪堪只有二十来户,还大都沾亲带故,在村里也算说的上话的。

  这杨致家的情况有些复杂,早几年队里放炮开山的时候,因为施工安全问题出了一次事故,炸死了三个人,杨致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事情闹得很大,眭正有也受到了影响,原本说是要往镇上提的事情没了消息不说,还吃了好一顿排头。

  这杨致家兄弟姐妹五个,就靠他和杨家嫂子干活养活。

  家里没了男人,那家可不就塌了一半,杨家的亲戚虽然也时不时的帮忖,但是古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杨家的几个小孩确实费粮食,劳动力又少,就是杨家叔伯时常接济,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苦哈哈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