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知否知否我是皇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3章 病危(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随着‘二五计划’的稳步进行,大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民生等一系列领域都步入了新的层次。

在对周围各国形成国力军事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逐步取得‘开疆拓土’的重大任务。

元丰五年,宋军攻入大理国首都大理城,宣告了自安史之乱后,脱离中央自立的南诏国,再次灭亡。

大理国皇室和残存军队、百姓,退入腾冲府一带驻守,并联络蒲甘王国支援,妄图重新复国。

结果被杀疯了的燕达、王恩这哥俩直接给来了个对冲,大理、蒲甘联军溃败,宋军差点杀进蒲甘王国境内。

关键时候,蒲甘王国将大理皇室等一应军民全部遣返大宋,作为两国休战的谈判诚意。

而大宋为了不扩大战线,同时稳住西南边境,接受了蒲甘王国的条件,罢兵言和。

至此,宋、大理之战,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后,正式宣告结束。

燕达、王恩在当地成立了戎州都督府,燕达为大都督,王恩为副都督,共同协理整个南诏地区的事宜。

相较于征伐交趾时候的各类事件,灭大理之战反而平静异常。

大理国内的帝相矛盾之严重,已经闹得不可开交。

在宋军降临的情况下,双方还在极尽手段的相互扯后腿,下绊子。

以至于大理军队面对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全线崩溃,再也凝聚不起来有效战力,沦为了宋军待宰羔羊。

而耗时两年的最大阻碍,就是宋军对于云南境内的不熟悉,以及地形环境的恶劣。

以至于宋军花费了巨大力气方才找到大理国首都位置,而且由于不能使用骑兵,宋军靠着一双腿翻山越岭,最后才攻入大理腹地。

同一时间,在西域方面,压抑许久的大宋西军,也绽开凶猛的獠牙,不断撕扯着懵逼的西州回鹘。

双方的交战也是一面倒的进行中,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沙漠环境的不适应和迷路问题。

宋军为了找到西州回鹘的主力,就花费了近一年。

然后又是布置包围圈,又是钓鱼,反反复复,最终才在高昌附近,一战团灭回鹘军主力。

不过由于宋军对于西域的不熟悉,外加近百年没有中原势力将手伸进西域,以至于宋军在西域的落户很是困难。

除开大中型城市据点,广袤的沙漠绿洲地带,基本还是西域人自己占据,很难进行有效管理。

这成为了朝廷的又一项难题,最后还是韩绛表示继续使用生产建设兵团的形式,来管控西域东部地区。

抽调西域本土百姓和精壮人士充当建设兵团的主力,开发和发展西域地区。

为此,朝廷成立了久违的‘西域都护府’和‘西域生产建设兵团’,全权掌控对西域攻略等各项问题。

朝廷的策略逐渐在西域显现出成效,那些加入建设兵团的本土百姓和精壮人士。

在中原技术的引导下,开始改善水利设施,开垦荒地,原本荒芜的绿洲渐渐变得生机勃勃。

然而,一些西域回鹘的旧有势力不甘心失去权力,暗中策划着破坏活动。

他们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对抗宋军,制造混乱。

负责西域事务的王韶察觉到异样,一边加紧安抚普通民众,一边追查幕后黑手。

负责河西走廊的韩维在听闻消息后,主动向朝廷要求,希望派遣一部分熟悉沙漠地形作战的士兵前往西域协助平乱。

朝廷合计后,将着名的‘特殊环境作战军团’派遣出去。

在经过近半年的勘察和各项作业后,宋军一举破坏西州回鹘的计划,稳定大宋在西域土地,有效的让大宋扎根西域。

西南和西北两处战场的大获全胜,让大宋的国威达到了历史顶点,而作为这个强国的统治者,神宗皇帝与有荣焉。

可惜因为‘元丰北伐’的事情,神宗皇帝心力憔悴,每每午夜梦回,总是眼前浮现大宋将士的冤魂索命。

这让这位不过四十的官家,精力疲惫,每日昏昏愈沉,终于在元丰七年,病倒在文德殿中。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无数人都在猜测官家身体如何?是否会出问题?

原本平静的汴京城再次陷入了波云诡谲之中,平日里相见都见不到的大人物,纷纷出现,进行一场场所谓的茶话会。

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假借交往亲近之名,实行串联议论立储之事。

他们自以为聪明,实际上这个天下最聪明的人,从来不屑这样做。

而这些情况,也被无孔不入的皇城司轻松获取,然后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最后呈到神宗皇帝的桌案上。

看着手上文书记录的一个个名字,神宗皇帝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冷笑。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