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宋帆 上海汽轮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九六章 独裁者(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共和元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稍早一些。

汴京,驸马府,也是如今的相府。今年这儿要比前两年热闹上许多,这倒不仅仅是因为杨帆身晋太宰之位,家中宾客增多,还因为杨家众人今年皆已回到京城过冬。

自从驸马府建成以来,周若英一直坐镇江南,茂德帝姬也仅仅住过几个月而已。两年时间里,这儿多是杨帆一人居住,又加之他官位不显,府上自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至于周若英与茂德帝姬滞留江南不归之事,原先的法是江南的冬日要暖和一些,两人乐不思京。

现如今周若英与茂德帝姬回京过冬,这样的法自然是站不住脚。而对于聪明人来,此时不难看出,杨帆家眷这两年里久居江南,其实是为了躲避京城的战乱。而当时虽然金人还未攻宋,在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京城有险的情况下,杨帆早已料到了后来的状态。

时至今日,对于杨帆神机妙算之言可谓是老生常谈,但开始的惊艳过后,人们已经审美疲劳,相信他是神下凡的人越来越少,而对于他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的原因,更多的人开始将它归结为杨帆拥有着一支庞大而神秘的暗探力量,至少官场之中杨帆的敌人已经深信淬,并且时时刻刻体会着它的可怕之处。

杨帆虽然被赵佶任命为太宰,但朝堂之内反对他的官员甚多,这些人有的公然对抗杨帆,结果自然是被踢出官场;而有的则是阳奉阴违,想在背后给杨帆使绊子,结果他们之中大多人亦被杨帆改组的“调查局”

给揪了出来。

……

雪在地上堆积了白皑皑的一层,映着大街上的朱红灯笼,仿如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红霜。

夜深人静,北风凛冽,嚓嚓的轧雪之声响起,一辆黑色马车驶在空无一饶街道之上,慢慢地来到了相府的门前。身着黑色皮袍的燕青跳下马车,随着门前一名待卫进入府内。

来到杨帆的书房,便见房内灯火明亮,想来是杨帆正在处理着公务。燕青咳嗽一声,听见相大人出声示意他进去,才轻轻推门而入。

“哪儿又出幺蛾子了?”

杨帆抬头问道。

“是御史台的凌千秋,这厮今晚纠集了七名御史还有礼部三名官员,密谋联名写下血书,偷偷递与皇上。”

“哈!这凌千秋人品的确不怎么样,昨日里还亲自来我这儿送礼示好,今日便在背后捅我刀子。不过,上血书这么老土的办法还想用,看来他们也是黔驴技穷了。”

“不管什么书,他们根本呈不到皇上那儿,宫中属下盯得紧着呢,他们以为买通了里面的太监便可事成,殊不知一切全在咱们的掌握之郑”

“唉,其实他们就是把血书送到皇上面前,又能起什么作用?皇上经过这两次京城保卫战,早已对操持政务彻底厌倦。既然我承诺他让赵家子弟一代代地安享皇位,他自是乐得逍遥自在。”

“他们又没能力造反,自然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只是,大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查过他们的底细没有,有没有掌握可以将他们罢官的证据?”

“自然是有,咱们大宋这帮官啊,别罢官了,随便拉出一个杀头,都少有冤枉的。只是这段时间被咱们赶下台去的官员太多,属下担心朝庭的政务会有耽搁。”

“无妨!大宋最不缺的便是当官和想当官的人,少一些官员,便少一些尸位素餐之人,老百姓也会更轻松一些。至于那些政务,暂时由太学行政学院的实习生处理着,等明年科考之后再补齐关键位置便可。”

“是!”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