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成了大明帝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喜从天降(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江宁也不客套,直接进入正题道:“李大人可还记得,我当初第一次进宫,在陛下面前说了什么?”

李东阳目光一凝,悠悠然道:“看来江大人还没放弃啊。”

“此事埋藏心中,一日不敢或忘。”

“老夫还记得,谢公那日将此说得一文不值,就差没有指着大人的鼻子呵斥了。

呵呵,真怀念啊。”

李东阳低头看着杯中清茶上自己的倒影,似是想起了往昔和刘、谢二人一齐秉国辅政的岁月。

江宁似是看出了他的心事,直言不讳道:

“李大人是想起刘、谢二位大人了?

也是,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实为朝堂一时佳话啊。”

李东阳摇了摇头:

“罢了,不说这个了。

只是老夫想告诉江大人,此事很难,难于登天,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海禁原因繁复纷杂,非一时能理清。”

“我知道。”

江宁深吸了一口气:

“可我大明海岸线广袤,接壤海疆何止万里,开通海禁,与外通商,是让国家强大,百姓富裕最好而最便捷的方法了。

如今禁了大海,想要出海贸易的商人没了路子,只得下海为盗,混杂倭寇之中,与其沆瀣一气,反叫倭寇猖獗一时。

我大明水师糜烂之甚,只能堪堪防守,连主动出击,剿杀海盗都做不得。

不知有多少沿海百姓遭其荼毒,祸患不下北疆鞑靼。

而若是开海,增设通商口岸,非但能将寇变为商,还百姓一片安宁。

还能遏制江南士绅大户的走私贸易,大大开拓税赋渠道。

强大朝廷的同时,还能惠及百姓,岂不是两全其美?”

一番情真意切的话下来,李东阳看江宁的眼神变了。

至少没有再那么敌视。

或许在他心中,很认可欣赏为国为民的人吧。

即使两人政见不同,甚至曾经敌对有过嫌隙。

良久,李东阳叹气道:“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却是难。”

江宁见他似是有些松口,连忙道:

“辅放心,江某心中已是有了些计策,只要辅能同意,便是好了。”

“呵呵,看来江大人筹谋多时啊。”

李东阳喝了口茶,继续道:

“只是江大人想过没有,江南土地肥沃,乃我大明粮仓,一旦当地百姓对下海贸易趋之若鹜,无人耕种土地怎么办?

平时也就罢了,可若是遇到了天灾与**,没有足够的粮食救济,岂非又是遍地饿殍?”

江宁愣住了。

他倒是忘记了这茬。

此时生产力还兀自低下,北方和中原千年屯垦,土地肥力早已消退,全国就指着江南的稻米粮食去各地售卖。

忽地,江宁灵光一动。

他之前不是现了番薯和玉米么,只要努力推广出去,不说吃好,至少饿不死了。

“李公,若是我能解决粮食问题,你便能支持我吗?”

李东阳愕然,下意识点了点头:

“若江大人能解决此头等大事,老夫自是无有不允。”

……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