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之第一皇长孙朱雄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谁来过咱的奉天殿(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朱元璋微微皱了一下眉,然后道。

“你去诏户部侍郎傅友文、吏部尚书詹徽,还有工部尚书沈溍前来。”

“遵旨。”

此时,大明内阁制度还没完全建立,也还未设户部尚书。

所以,户部便暂时以侍郎傅友文为,朱元璋的下属权力机构则暂时以六部为。

至于司礼监,因为朱元璋十分讨厌太监,所以暂时不会设立。

很快,三位大人便匆匆赶来。

“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元璋摆了摆手道。

“儿子都死了,还万什么岁?别扯淡了!咱这有个法子,你们听听看可不可行。”

三人对视一眼,原本拘着的心这才微微放松了些。

以他们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说话越是随意,说明心情越是不错。

“淮北洪涝,致无数流民涌入应天府。”

“苏州府修新安江,你工部又需大量徭役。”

朱元璋一如往常,迅将问题抛出,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而后,他便将整理成册的应对策略递给了三人。

“这是应对方案,拿去看吧。”

这册子上写的,正是朱小宝提出,又经朱元璋补全后的,关于关中和江南的一套完整应对措施。

户部侍郎傅友文赶忙上前接过,三位臣子共同阅览。

上面详细的写着有关开海给利、修筑河堤、建功德碑等一整套的治河方针。

甚至提到了流民的安置措施,修建城墙,以工代灾。

几乎每一条措施,都命中要害,并且还标明了可行性以及如何预防。

三人看完,不由得面面相觑。

大殿内沉寂片刻后,傅友文看向朱元璋,却欲言又止。

朱元璋沉声道。

“但说无妨。”

傅友文深吸一口气道。

“依臣看,建功德碑,鼓励百姓参与治河,甚至让流民参与修筑城墙和治理河沙,皆为切中要害,可取之举,但……”

傅友文顿了顿,又继续道。

“但这开海之策,恐会酿成大祸,臣觉万万不可!”

严禁开海,一直是国朝用来防止陈友谅、方国珍的势力侵扰东南的策略。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倭寇等国对大明意图不轨。

现在朱元璋突然要求开海,确实令人不安。

朱元璋眉头轻皱。

而这一闪而过的微弱变换,还是被吏部尚书詹徽给捕捉到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