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楚鼎 温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四章 黎明之前十一(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武昌下游,长江南岸。

庞大的运输船队终于把人全部送到了岸上,上万人马在岸边集结,基层军官负责整顿秩序和清点人数。指挥船队进行这次隐秘行动的水师都督文聘松了口气,下船来到岸上,和这支上万大军的统率于禁并肩而立。

两人谈了一些交接方面的军务,文聘突然冒出一句:“据说故纪将军与将军有交情,故纪将军从容就义,将军心中想必对关羽恨之入骨吧?”

“关羽是敌人,我当然恨他。”

于禁淡淡地说。

文聘笑了一下:“这一次,晋王钦点将军带兵,为的就是给将军报仇的机会。”

于禁闭上眼,脑中闪过一幕幕场景:刘项联军夺取赤壁,楚军攻打武昌,他在北岸设计挫败了楚军,直到楚军主力到来,彻底封锁江岸,武昌守军被堵在南岸动弹不得,等晋王派水师前去接应,晚了一步,等来的是纪灵的尸体……

或许在楚军第一次攻打武昌时,纪灵就该撤回北岸,也不至于耽误了时间,丢了大好性命。

上万人马不是一个小数,从出现在下游的那一刻起,时时都有暴露地风险。晋军已经做到了足够低调,做到了足够小心,但终究是一万多人马,那动静,无论如何遮掩不住。

一个人可以长久隐蔽,一百人也可以,从没听说一万人可以长久隐蔽的。不说别的,吃喝拉撒的行迹是最大的暴露点,敌人的斥候只要不傻,就能从蛛丝马迹成倍放大,还原一个真相。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

于禁这次带领的一万大军,有一半是骑兵,这给文聘的运输工作制造了不止一倍的困难。为了完成晋王交代的任务,文聘可谓煞费苦心,几乎把上游的乌林船队抽调一空,为此他还担心被赤壁联军看出虚实,计划着摆一个疑兵之计。被沮授制止,他让文聘大摇大摆地走就是了,把大江上空空如也的水寨堂堂正正放在那里。结果项庄和刘备听说北军水师大量调动,紧张了好一阵子,前者亲自乘船到了晋军水寨附近,借着起的薄雾观望虚实,愣是没找到一个人影。

连水寨上站岗的士兵都不见一个。

返回之后,项庄对焦心等待地刘备缓缓摇头:“是阴谋,小心中计。”

于禁身上承担着很大压力,各种配合都有了,如果不能抓住关羽,他不仅辜负了晋王的信任,更对不起同僚,最对不起的就是归天的纪灵。说实话,于禁到现在也不清楚晋王为什么选他担当计划的核心,还记得这个计划启动之前,晋王在临行前往武昌的船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是你和关羽的宿命。”

这话充满了江湖术士的神秘主义。

王命不可违,既然接了这个任务,于禁就要做到最好。除此之外,给于禁配的两员副将更是专门调到乌林的晋国元老——八彪骑排名第五和第六的颜良、文丑。论资历,于禁肯定比不过,论“清白”

,于禁更是投降过来的“2臣”

,这就让他的底气不足。

好在晋王下了严令,于禁为主,颜文为副,还临时给了前者假节的权力,也就是先斩后奏。文丑面冷心热,好相处一些,颜良促狭,心眼小,不过晋王都给于禁假节了,明摆着这次任务没得商量,他再有气也得憋着。其实三人都清楚,假节是一个名义,以于禁的身份和晋王对颜文的偏爱,所谓假节面子上过得去,真要鸡毛当令箭,无论颜文哪个的脑袋送到晋王面前,于禁都别想好过。

这是于禁第二个想不明白的地方:颜文都是晋国老人,为什么不找更容易配合的人给他做副将?新人指挥老人,肯定要出矛盾的。

于禁没敢问出来,实际上晋王交给颜文这个任务时,说了一样的话:“这是你们和关羽的宿命。”

颜良大大咧咧,没听出其中深意。文丑回去琢磨半天,总觉得晋王话里有话,就是参不透:他和关羽有什么必须要了结的吗?

“马上就到武昌了。”

文丑打马从前军过来,找到于禁汇报工作,“王师人数太多,这时候城里应该有所警觉,让兄弟们急行军吧,一举拿下武昌,断了关羽后路!”

于禁抿着嘴,严肃地点点头。

留守武昌的是刘备集团老人和新人,老人是一路从兖州跟过来的吴班,新人则是在荆州新募的傅肜和霍峻。按照能力来说,后两者并不比前者差不多,甚至更为优秀。但你再有才华,再是璞玉,也得承受雕琢的痛苦,换句话说,老人没功劳也有苦劳,你一个新来的直接爬到老人头上拉屎撒尿,也不利于团结。

中国人历来是一个讲资历的民族,不能说多好,总有一定道理。

关羽在城外扎营立寨,武昌城的防务由吴班主持,傅肜和霍峻从旁协助。经过关羽的多次胜利,武昌越来越处于安全区,吴班也从一开始的神经紧绷慢慢松懈下来。尤其是今天关羽把大军拉过去和晋军决战,晋军主力也相继离开城下,野战成为决胜的途径,吴班不认为晋军还有余力偷袭武昌。就算有,也不过小猫三两只,不顶大用。

当于禁带骑兵逼近武昌十里,才有消息传到吴班耳朵里,他正搂着美人潇洒呢,这一消息让他本来大展雄风的状态一哆嗦,差点抽过去。霍峻防区离武昌的县衙较近,第一个赶到,此时吴班歪歪斜斜地穿着铠甲,身上还有刺鼻的脂粉气,霍峻忍住喉咙的痒痒说:“将军,敌人有数千骑兵,先前不露行迹,定是从下游潜越过来的,城中只有两三千老弱病残,就是征召百姓守城,也不过一万人,又得分配四门。敌人已在眼前,根本来不及做出征召,如何决断,请将军示下。”

吴班心说我示下个屁!这时候不论说要守要逃,责任都是我的,你当我傻呀!

“仲邈,你怎么看?”

皮球踢了回来,霍峻不假思索道:“关将军随时可以回援,末将以为当固守城池,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仲邈之言深合吾意!”

吴班一拍手,做出英雄所见略同地模样,正要往下说,傅肜也赶了过来,还带了一个坏消息。

“将军,武昌北门……北门有北军水师,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头,把大江都塞满了!”

吴班的豪情之色一下僵在脸上,武昌北门是有一支属于湘军的船队的,他早想着守城不利就坐船逃跑,这下被人堵在家门口,连后路都断了。霍峻见他呆,急道:“将军,请决断!”

吴班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要死战到底,傅肜也是慷慨激昂,表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吴班只得下令死守武昌,并派人趁着空隙出城找关羽求援,希望别被晋军截杀。然后命傅肜守西门,霍峻守南门,吴班自己守东门——东门是最不可能遭受攻击的,西门则是正对着气势汹汹赶来地晋军。

傅肜面不改色,上了城头正好赶上晋军兵临城下,于禁一点废话没有,挥军攻城。傅肜守城能力一般,这是吴班不了解两个副将的特点,只觉得傅肜二愣子不怕死,就把他派到西门了,认为他能靠拼命挡一阵子。

吴班要是知道霍峻的守城能力在三国时代数一数二,他绝对后悔自己的安排。

晋军主攻西门,一上来就把看家本事拿出十成十,等后续的步兵抵达后,每时每刻都有晋军士兵从简陋制造的云梯上攀登。傅肜是东奔西走,疲于奔命,还没多大效果,身上添了数道伤口,犹呼“死战”

尽管如此拼命,西门还是在不到半个时辰内就陷落了,或许多给傅肜一些人手能守更长时间——西门总共不到一千守军,还是老弱病残,傅肜尽力了。

西门宣告失守,晋军鱼贯入城,傅肜且战且退,带着仅存的三四百伤兵利用城巷拖延敌人脚步。南门的霍峻一听说晋军入城,马上放弃了城门,也退入城里,准备逐步和傅肜会合,死之前多拉两个敌人垫背。

吴班——吴班压根没去东门,就在县衙等消息呢。

城门没有守住,一伙老弱病残是根本没有意志和晋军死战到底的,到最后也只有傅肜和霍峻的亲兵部队死撑,其他的人该投降投降,不带犹豫的。晋军把二人及残存的亲兵分割成两个包围圈,一点点蚕食、分解,就像猫戏老鼠。傅肜左冲右突,耳听劝降之声,犹如不闻,其时已吐数口鲜血,几近油尽灯枯。文丑亲自出战,让他投降,傅肜骂道:“我乃汉将军,安降国贼!”

文丑冷冷一笑,拍马直进,不二合,刺傅肜于马下。再看另一边,霍峻同样左右无路,不能脱困,颜良根本不劝降,上前抡动大刀,砍断霍峻左臂,幸得亲兵回护,第二刀才没把霍峻的脑袋砍下来。

霍峻看了左右不到十个亲兵,惨然一笑,用独臂一甩砍了不少豁口出来的长刀,割断喉咙,自刎而死。亲兵们来不及投降或自杀跟随,被杀红眼的晋军一拥而上,剁成肉酱。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