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新秋气爽已凉生(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姐姐男儿气概,品格高尚,决不会做不义之事,我何惧之有!”
如烟大为感动,说道:“唉!虞美盼能像你这般待人就好了。”
“她也有她的难处啊!”
“既然如此,就依照相公的嘱咐。”
如烟边说边往门外走。
完盛好像想起了什么,吞吞吐吐地说:“如烟姐姐,小生也曾去过两次花园,但每次去,都没得到什么好处!不知这一次……”
“你想得到什么好处?”
如烟白了完盛一眼,“你不就是想,抱抱虞美人的杨柳细腰嘛?”
完盛急地点头。
“今晚这次,只要你跨过了粉墙,就有希望。”
“可小生乃读书之人,怎么能跳得过那粉墙啊!”
如烟笑道:“这粉墙又不高,就连我也能跳得过……别忘了那边还有迎风户半开哩……哎,你不是会武功嘛,怎能连花墙跳不过?”
“我是说,我是文人,是不是有失……”
“想那么多干嘛!你若是不去,又要望穿她盈盈秋水,蹙损她淡淡春山了……”
“如此就拜托姐姐暗中相助。”
“相公放心,如烟告辞了……”
————————————
注释
[1]哩也波哩也罗
作为一种大众型娱乐方式,元杂剧以大量使用民间诨语、隐语著称。
《西厢记》有“情诗之宗”
(明凌濛初《谭曲杂札》)的美誉,其中有多处涉性隐语,也自然之至。如在第三本第四折中,也是张生接到莺莺书简,道:“小姐待和小生‘哩也波’哩。”
红娘云:“又怎么?却早两遭儿也。”
此语解释历来纷纭,谓其来源约有三种,一谓歌曲和声;二谓北方方言;三谓梵文音译。
王骥德注曰:“哩也波哩也啰,北人方言,犹言如此如此也”
。
王季思注:“哩啰盖歌曲结处腔声,此处则男女合欢之讳词也。”
王元贵《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群言出版社1993年)“哩也波哩也啰”
条释:“指男女间幽欢的诨语。犹同‘做那个’。”
[2]梁鸿、孟光
举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o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放弃了孟家富裕的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孟光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这就是“举案齐眉”
典故的来历。
他们有才学而不求富贵,安于劳作,自食其力,因而受到世人的颂扬。而孟光,也就成了后世许多妇女效法的榜样。
此处“孟光接了梁鸿案”
借用了“举案齐眉”
的典故,此前贾宝玉见到宝琴与黛玉亲敬异常,暗暗纳罕,便借典打趣,意指两人亲如姐妹,但自己却毫无所觉。
此处柳如烟有些埋怨完盛,“孟光接了梁鸿案”
是指虞美盼接受了完盛的约会而如烟却全然不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