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西泰山(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十六郎回想起来,的确有这样一件事,就生在他去拜访阿诗弥家的那个早晨。
如果阿诗弥在家偷偷祭拜的人是李道宗,那么这一切就能够解释的清楚,为什么他要处心积虑地杀死乌日星,以及他与文成公主到底是什么关系。
因为李道宗,就是文成公主的阿耶。
“我想我知道应该向谁去问这件事了。”
十六郎说道,“我知道有一个人,可能会知道关于李道宗所有事情。”
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大哥,楚国公,李福嗣。
**********
西泰山位于洛阳郊边伊阳县,离皇城只有七十四里的路途,东临汝州,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北连伊川,中间奔流而过一条浩浩荡荡的北汝河。
封禅祭坛就建造在北汝河平坦的谷地之上,这里地形宽阔,东南、东北,正西方向各有一座山峰,南北两侧则是宽阔的平原,十分方便一支声势浩大的,由文武百官组成的封禅队伍的出入,就像是老天为这次封禅大典专门准备的地方。
虽然封禅诏令是几日前刚刚颁布的,而封禅祭坛的修建,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封禅祭坛的建设工地一片忙碌景象,斧敲和捶打声像是一种独特的生机,富有韵律,其实工程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因为后日就是大典举行的正日子,今日验收过后,即可完工。
封禅大典,本是王者受于天命,告知天下的重要仪式,是每一届励精图治的帝王都心心念念的仪式,通常来说,封禅大典应当远赴河南道的泰山举行,毕竟泰山才是五岳之,秦皇汉武都曾经在那里进行封禅仪式,泰山就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可这次圣人并没有选择去泰山封禅,他的意图其实非常好揣测,因为他既不想离开皇权中心的洛阳,又不得不进行这样一场盛大的仪式。
原因很简单:他想封的不仅自己,还是武后。
当年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曾经遭到了以右相为的反对,后来立后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有不少臣子因为圣人执意要立武为后而遭到贬斥甚至流放。
在无量阁事件之后,右相的势力遭到极大削弱,武则天的地位日益稳固。但是在大部分百姓心中,还是固执地认为那个太原王氏才是一国之母。
所以圣人急需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让百姓们知道如今的大唐国力昌盛,此朝更是太平盛世,最重要的是,武则天才是一国的国母。
可虽说是为了武后立威,可这西泰山到底不是真正的泰山,名不正言不顺,这威真的立得住么?
十六郎微微蹙起眉头,望向圆丘‘封祀坛’,基台使用的是上好的汉白玉,从下到上共有一百九十九级台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坛顶上培五色土,青红黄白黑,承载五行灵气,造化天地人和,彰显皇家巍峨之气。
封禅祭坛面朝东方,正对面的两座山峰,东北方的叫做朝阳峰,东南方的叫做明光峰,两处山峰的峰顶,各建有一座高十二丈的佛像。
自隋朝起,释教在大唐的影响力逐渐兴起,贞观年间皇家举行佛道儒三家辨法后,释教的影响力扶摇直上,在玄奘法师从天竺那烂陀寺取回大乘佛法荣誉归国,被封为国师之后,释教的影响力达到顶峰,不光民间信众甚多,朝中臣子,宫中贵人,就连圣人和武后,也认为释家佛法无边,定期举行各种礼佛仪式。
为了彰显皇家礼佛的虔诚之心,特命工部在这两座山峰上各建造一尊佛像,佛像背靠旭日,面朝西方。在封禅大典宣告苍天之时,也可以同时将封禅诏令传递至西方极乐,好让西方众佛知晓大唐李家秉承天命,把持国运。
两尊佛像尚没有完工,还在整修阶段,自底台须弥座的手脚架还没有拆,两边的手脚架上各有几十个工匠在忙碌。
虽然佛上还蒙着黑色纱网的篷布,但是透过网眼能隐约看到,这两尊佛像的面容有很大不同。
东北方朝阳峰上的佛像,神情肃穆,嘴角下垂,一副受难的面孔,好像正承受着莫大的痛苦。
而东南方光明峰上的佛像,容貌平和,眼角舒展,略微带笑,看起来十分地欢喜。
是摩诃迦叶和阿难陀?
“这两尊佛像建造在这里,是不是有些奇怪了?”
十六郎自言自语道。
“你说说,哪里奇怪了?”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十六郎转过身,然后微微俯,恭敬地道:“大哥,您来了。”
“听说你找我?”
李福嗣语气中有些微怒,但还是没有作出来,“我不是让你在家呆着么?到这里来干什么?”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