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火红年代知青中的手艺人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赘婿狗都不当(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葛大鹏扯着周卫国,来到自己住的农户,指着桌子上的酒,招呼着周卫国坐下。

“卫国,以后像这种小事,小弟都能帮你搞定,不用你亲自动手。那货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茬,刚才怂的都尿裤裆。”

葛大鹏可不怕潘东方这个****,他爷爷可是市里一把手,就算退休了,关系在那摆着,他潘东方算个屁?

周卫国清楚,潘东方这样的刺头真要了他的命,事儿就闹大了。

“让他再得瑟几天,这小子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长了。”

这年月,知青们下乡到了乡下就组成队伍三五成群。除了潘东方这些极个别人仗着家里的权势狗眼看人低,大部分知青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闲暇时间,坐在一起喝个小酒是常有的事,已经十八岁成年了,又不在学校,没那么多顾忌。

周卫国端起来酒杯,就喝了一口,嗓子眼儿辣的眼泪都快出来。

这是什么劣质酒?

他拿起酒瓶子看了一眼,当即就愣住了。

这可是知青年代最流行的酒,丛台酒,后来改名“邯郸大曲”

,作为白酒行业的佼佼者,从一九七二年出品打开市场之后,价格一路飙升。

三十年丛台酒的价格在198o年仅为一万元左右,1992年的价格达到了1oo万元,2oo2年高达18oo万元,二零零八飙升到了88oo万元,创下了历史高。

4o年间经久不衰,丛台酒口味醇香独特被人们广为传颂。

葛大鹏也很愕然,拿起酒杯倒了一杯,尝了尝,嘴巴咧到了耳朵上。

“真Tm辣。村里面果然买不着真货。我还说1o块钱的丛台酒够便宜的。果然便宜没好货……”

周卫国切了一声,心里暗自思忖着,这酒要是放到4o年后,直接价格飙升到8,8oo万。

这年代,财就是这么容易。

看着葛大鹏拿着酒瓶子无限惋惜,1o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周卫国拿出5块钱塞给了葛大鹏。

在平均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块钱的年代,下乡知青身上能掏出5块钱,那已经算是很阔的家庭了,而这也是周卫国全部的积蓄了。

这年月知青常喝的酒,有燕潮铭,这款售价才几块钱,口感也不错。还有一款叫大西北,全名是“熊牛大西北”

,均价也都在三块钱。

这两款是畅销,能买得起丛台酒的,也只有像葛大鹏这样的富贵人家。

相对来说,周卫国家庭条件就差得很。

他爸是棉纺厂的职工,出工伤死了,妈常年有病,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他爸当时补助的抚恤金标准为,本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个月,一共2688元,一次性结清。

看起来不少,他妈一场大病,直接花了个一干二净。

所以,在听说知青下乡每个月有1o块钱补助的时候,周卫国自告奋勇第一个报名,就为了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

所以这些年,周家过得很清苦,仅能顾住温饱,本就十分自卑的周卫国,又被潘东方背刺儿,变得更加自卑,抬不起头做人。

…。

周卫国和林佳瑶是师兄妹的关系,林佳瑶高他一届。周卫国帅气,又有点痞子气,深深吸引校花林佳瑶,开始了早恋。

在7o年代大环境下,普遍为人所不容,尤其是老师和家长。

伟人曾经说过,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当初周卫国就是奔着跟林佳瑶结婚,才跟她谈恋爱的。

很自然的,到了高三上学期十八岁那年,周家就提出了要商量两家的婚事。

那年代,男女很早就结婚生子甚至在上学的时候,就有人请假条上写明原因回家相亲、回家结婚、回家生孩子。

周卫国拿着母亲积攒了多年的积蓄请了个媒婆上门去提亲,彩礼2o块钱外加卖了祖传手镯才买回来的梅花机械手表,还有果子点心,以及女士的衣服,结果对方不愿意。

这彩礼确实少得可怜,但梅花手表价值不菲,3oo块钱的天价让人望而却步。

但当时周家的条件很不好,这已经是全部积蓄了。为此还卖掉了祖传的手镯,家里几个月就只能够吃糠咽菜。

而林佳瑶的父亲在县城水利部当主任,对方大言不惭说周家是高攀。……

而林佳瑶的父亲在县城水利部当主任,对方大言不惭说周家是高攀。

东西收下了,彩礼也收下了,只是对婚事只字不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