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一回 激兵变杨腾蛟授首 赴神山朱巧儿求方(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诗曰: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话说徽宗听得白时中、李邦彦报说蓟州失陷,杨腾蛟兵变身死之信,并不惊愕,反授之以色,似乎不许声张的模样,端的有甚主见?哈哈,原来并无主见。只因蓟州失陷之信,徽宗先已得知,却瞒着外廷。当时见白时中、李邦彦两个说出,忙禀退左右,对二人道:“此事朕已知矣,切莫对外声张,恐人心不稳。燕京有郭药师在,料定无事。且准备南郊祭祀要紧。”
白时中、李邦彦见说,都跪下道:“陛下,金人败盟,引众南犯,情势危急,须得召群臣商议。”
徽宗见说,叹口气,不得已,只得传旨上朝。
看官听说,那杨腾蛟武艺不弱,蓟州又是重镇,怎地一日便失陷了?原来这其中有个缘故。那杨腾蛟自随张叔夜平定东南,班师回京,得授天津府总管。后徽宗赎回燕京及山前六州,郭药师引常胜军驻守要冲,徽宗恐其做大难制,遂纳蔡攸、贺太平、盖天锡等之言,调杨腾蛟任蓟州总管,以牵制郭药师。杨腾蛟见天子如此看觑,自然感激涕零,舞蹈谢恩。那天津府与蓟州相距不远,不出半月,杨腾蛟便带老小赴蓟州,走马上任。
那日到了蓟州,东门外接官亭上,早有本州总管引众相等。杨腾蛟到亭子前下马,总管接上亭子,相见已了。杨腾蛟取出中书省更替文书来,度与总管。总管看罢,随即请杨腾蛟同到州衙,去见知府。杨腾蛟甚喜,随同前往。行至衙前,见一老儿神气涣散,貌似疯癫之状,在街边行乞,杨腾蛟见了,蓦地想起已故老父来,不禁心生恻隐,便问左右此人是谁。有识得的道:“新总管不知,此人乃是本地人氏,屠户出身,往日人都唤他潘公。原是本州两院押狱病关索杨雄的丈人,是个忠厚本分之人。只因他女儿半路改嫁,不守妇道,与报恩寺僧人裴如海通奸,吃杨雄与结义兄弟石秀杀死逃走,当时闹得满城风雨,更有那好事的子弟做成调儿调侃。可怜这潘公只有一个女儿,本指望养老送终。自女儿死后,便似中了魔怔一般,时而清醒,时而疯癫。家中原有些奴仆,见他如此,便起了歹心,偷偷把家私搬空,腾云价不知去向了。这潘公无以为生,只得沿街讨饭,在此已有多年。因他往昔为人和善,城里人都可怜他遭际,往往施舍与他。便是衙门中人也不赶他走,因此常在这里。”
杨腾蛟听了,问道:“那杨雄、石秀莫不是后来上了梁山泊做强盗的?”
从人道:“正是。”
杨腾蛟道:“恁地,这老儿倒也可怜。”
当日因上任要紧,不及细想,杨腾蛟便与众人入衙。先拜见知府高公干,又与州内众官相见,交割了牌印、一应事务等项。当下高公干安排筵席,管待杨腾蛟。杨腾蛟推托再三,只得入席。当日纵情畅饮,饮至半夜方散,杨腾蛟吃众人灌得大醉。高公干先已命人在城中备下住处,左右自扶杨腾蛟回去歇了。那旧官总管自收拾了衣装行李,调往别处任职,不在话下。
次日早起,杨腾蛟盥洗罢,到州衙点卯。行到衙前,见潘老儿仍在那里行乞,却已是清醒模样。见了杨腾蛟,躬身唱喏。杨腾蛟想起昨日之事,便掏出随身一锭五十两大银,给了潘老儿,说道:“你年纪高大,恁地命蹇。休在衙前啰唣,去赁个房舍,自在过活,强似在这里抛风冒霜。”
潘老儿接了,并未说甚么感恩的话,只是朝杨腾蛟一笑,自去了。
这杨腾蛟自任蓟州总管后,因他曾随张叔夜剿灭方腊、宋江,颇有名望,又有些武艺。蓟州本金人新近交割,周边常有盗贼出没。杨腾蛟几番引兵征剿,颇有斩获,大小将弁见了,俱都钦服。那高公干本是个怯懦之人,见他如此,也倚为臂膀,因此蓟州倒也太平。
话休絮烦,杨腾蛟到任一月有余,临近州府便生出一件大事。原来蓟州东面,乃是平州地界,下辖平、营、滦三州。守将张觉,本是契丹人,原为辽兴军节度副使。后值民兵作乱,杀死本州节度使,张觉引兵抚定,故州人推之权领州事。自那耶律淳死后,张觉知契丹必亡,便尽籍本州丁壮,广招豪杰,潜练兵马。萧太后遣官知平州,张觉拒而不纳,遂自霸一方。后金兵攻破燕京,改平州为南京,授张觉南京留守。未过几时,金主以降臣左企弓知广宁府,将过平州。那时节,金人将燕京搜刮一空,又将燕京之民尽数东迁,燕民怨声载道,有人暗地里对张觉道:“燕云失守,我等迁徙流离如此,皆左企弓等所致。此等奸贼,望明公除之!”
手下亦道:“近闻天祚复振,出没松漠之南,金人甚为忌惮。明公仗义,不如迎天祚以图兴复,先责左企弓等叛降之罪而诛之,放燕民尽归故地,遣人联结南朝。如金人来犯,内用平州之兵,外借南朝之援,何惧之有?”
张觉称是,遂派兵将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康公弼等尽数捉了,数其罪而杀之。对外称保大三年,画天祚帝像,领众人朝夕拜谒。事无大小,告而后行,恢复契丹官秩。又布榜文,告谕燕民,令各安堵如故。军兵所占田宅,悉数归还。那燕地之民,本不愿远迁,闻之莫不大悦,相率来投。
再说徽宗欲尽收燕云之地,然金人以平、营、滦三州乃后唐时,契丹太祖攻取,非石敬瑭所割,故坚执不与,徽宗甚为恼恨。恰逢王安中闻张觉之事,遂上奏道:“平州自古形胜之地,地方数百里,带甲十余万。帅臣张觉文武全材,若为我用,必能为王室屏藩。若不早招纳之,恐其西迎天祚,反为我患,燕山亦不得安宁。”
徽宗甚喜,亲降御笔及诏书付燕京帅臣詹度,命多方抚恤,燕民各令安业,免三年常赋。张觉大喜,遂以平、营、滦三州降宋。
金主闻张觉叛乱,便遣大将阇母引二千骑征讨。张觉率兵于营州迎敌,阇母见众寡悬殊,不敢交锋,引众撤退。张觉遂向徽宗报捷,又遣其弟入京。徽宗赐金花笺御笔,授张觉泰宁军节度使,世袭平州,其部属皆有擢赏。张觉喜出望外,比及使者返回,亲率官吏出郊相迎。不料阇母暗地遣人打探,引千骑突袭。张觉猝不及防,单骑而走。金人二三十骑紧追不舍,看看逃至蓟州地界。张觉已是人困马乏,背后金军乱箭齐,正中张觉坐马,掀翻于地,背后金兵已到。正在命悬一线之际,忽见大队宋军杀出,为一将,手提大斧,将金兵一斧一个,登时砍死五七个。余下金兵待要逃时,早被宋军围住,杀个罄尽。
张觉看那宋将时,见是个彪躯大汉,面皮青黑,眼有神光,不觉又惊又喜,忙拜谢道:“感蒙将军相助!”
当时彼此通了姓名,张觉方知那将乃是蓟州总管杨腾蛟。杨腾蛟闻知张觉归宋,也急忙下马,挽手笑道:“杨某引兵巡捕盗贼,不想遇着将军,此是天意。”
当日同回蓟州,高公干闻知,设宴与张觉压惊。酒过三巡,张觉对杨腾蛟道:“今日蒙总管相救,又见武艺群,甚是钦敬。如蒙不弃,小弟与兄结为异性骨肉如何?”
杨腾蛟道:“张将军见爱,小可万幸。只是小可昔日曾受小人欺,誓日后再不结拜,望乞勿怪。”
张觉笑道:“总管既这般说,小弟怎好勉强。只是不知总管贵庚?”
杨腾蛟道:“小可四十五岁。”
张觉道:“小弟今年三十七。既如此,你我便做个至交好友,今后兄弟相称,如何?”
杨腾蛟道:“正合我意。”
当日开怀畅饮,杨腾蛟、张觉较量枪棒,说得十分入港,又说起为天子尽复燕云,开疆拓土,十分投契。不觉饮至半夜,方才散席。
次日天明,高公干命杨腾蛟引兵护送张觉至燕京安抚司。在路行了数日,观山赏水,说说谈谈,早到燕京。杨腾蛟至安抚司交割了,拜辞王安中、詹度,引军回程。张觉在前,亲自牵马,送出城外道:“感蒙兄长护送,小弟终身难忘,且请吃一杯酒再去,权为兄长饯行。”
杨腾蛟见张觉情真意切,心有所动,便道:“前日之言不作数,你我今日就结为盟弟兄,如何?”
张觉大喜,杨腾蛟便教手下到集市买来香烛纸马,备下福礼,与张觉结拜证盟了,依旧兄弟相称。当日拜罢,杨腾蛟道声珍重,自引军回蓟州去了。
日子最快,秋去冬来,早到十一月上旬。那杨腾蛟自与张觉结拜,已逾半年。多曾往来书信,互赠土仪,不料却骤生变故。原来自张觉逃至燕京,部曲离散,群龙无。金人趁机调重兵,围攻平州,及至九月,平州为金兵攻破,续后营、滦二州皆失。宋金两国交割燕京时,曾定下盟约,彼此勿得收留降将。那金将斡离不先已探得张觉逃到燕京之信,初时平州未下,便暂且搁置。比及攻破平州,缴获徽宗赐张觉的御笔诏书,便差人至燕京移文索取张觉。王安中、詹度等只推托不知,金人索要更急,又拿出徽宗御笔。王安中、詹度情知赖不过,只得寻一样貌似张觉之囚,斩下级,送与金人,意图瞒天过海。
那张觉见燕京已不可留,便悄悄潜至蓟州,来寻杨腾蛟。兄弟相见,张觉据实相告。杨腾蛟道:“金虏贪得无厌,岂可任之!贤弟安心在我这里,万无一失。”
不料未过几时,斡离不识破替身,又修书与王安中,恫吓道:“此非张觉,张觉自藏于蓟州。若不与我,则举兵自取之。”
王安中、詹度恐金兵攻打,急上奏徽宗,请将张觉交与金人。徽宗亦恐事态闹大,降旨依允。那蓟州知府高公干接了安抚司移文,秘唤杨腾蛟道:“张觉藏在你府上,已被金人得知。天子命将张觉交与金人,如今诏书已到,可即行,迟则引火烧身!”
杨腾蛟见了诏书,心内踌躇,高公干道:“我知你与他是结义兄弟,然古人云:大难临头,林鸟各飞;惹焰烧身,手足自扑。你若为着个虚名,放他走脱了,引来金兵。那时阖城军民遭难,可想你的老小又如何?”
杨腾蛟见说,惊出一身冷汗,又细想了一回,忽地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来,直奔回府。
当日杨腾蛟归家,唤张觉出,说道:“贤弟,兄长待你如何?”
张觉道:“自是无话可说。”
杨腾蛟道:“如今大宋新收燕云,与金人订盟,互不收纳亡人。贤弟在此之信,已为金人侦知,天子亦有明诏到,特来相索,若不与,金人将攻燕京,如之奈何?”
张觉道:“金人来攻,我等并力拒之。孰胜孰败,尚未可知。”
杨腾蛟道:“虽然如此,若不交出贤弟,恐朝廷见责。若一旦有失,阖城百姓难保。”
张觉见杨腾蛟说出此言,又惊又怒,责道:“金人所以不急取蓟州,只因我在此耳。若欲捕我以自媚于金人,我今日死,尔亦随手亡矣,岂不见韩信、钟离眜之事乎?”
杨腾蛟道:“情势所迫,贤弟只得做回樊於期。”
张觉骂道:“你往日自言曾受小人欺,誓再不结拜。今番结拜,又削绝大义,有始无终,行此背信之举。纵然苟安一时,日后天必殛之!永远沉于地狱,万世不得人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