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获得经营权3级渔田(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卖掉千年白玉参赚的4ooo多万在交完税买了农家乐后,还剩下25oo万。
这两天小群里的15家店每天都在拿货,每天都有近百万的稳定收益。
再加上前段时间从卢任贾那边赚的4oo多万,账户里依旧躺着近3ooo万。
除了买房买车,沈倩乐贫穷且朴素的消费观对于如何花掉这一大笔钱毫无头绪,目前就是存着吃活期利息。
既然有人来推销景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妨听听。
见她表示出感兴趣的态度,戴汕仁走到门口挥手招呼。
一位身着标准职业小西装的矮个子女生打开副驾门,抱着一摞资料小跑着过来。
进入客厅,高跟鞋与大理石地砖碰撞出一连串哒哒哒的声音。
她把资料在戴总面前放下,拿起最上方的平板电脑,坐到沈倩乐身侧,打开一张景区地图开始介绍景区的布局、功能、现状和那个通过评审的改造方案。
湿地公园刚开业的时候对持甬城本地身份证的居民免费,沈倩乐也陪着爸妈来凑过这个热闹,对于其中的布局和景点只要提起就有熟悉感。
至于现状就比较惨了。
两个月前的一次涨潮让海水漫进了湿地公园内的水系。
傍晚时分,着光的海洋微生物创造出奇特的景观,被游客拍下来在短视频网站上。
虽然一周后经过试验确定这次海水浸染对湿地内原有的动植物没有造成影响,但在各路自媒体口中,整个湿地公园都已经变异,靠近就会得癌症!
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游客自然对这里避如蛇蝎。
没了门票收入,景区无法自负盈亏,很快就申请破产。
此刻的公园,完全是无人打理的荒野,原本有序的景观都呈现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
那个起死回生的方案是干脆顺着自媒体的意思,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让市民能了解海洋污染的示范区。
干脆直接把海水主动引入,用自光的海洋生物创造美轮美奂的夜景。
为了让游客放下对被污染的顾虑,原本半开放的参观路线则需要用透明的玻璃或者塑料材料围合,打断游客和外界的直接接触。
就像水族馆一样,只不过把水换成现有的湿地公园景观。
这也是该方案开销最大的地方,光是参观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就需要2ooo多万。
方案能通过,主要是得到了国家海洋研究所的支持,认为这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光从景区运营的角度来说,其实并不是很成立。
在对海洋畏之如蛇蝎的大环境下,怎么会有人愿意主动来接近和了解呢?
所以,就算争取到了部分的政策倾斜,依旧没有人接手。
沈倩乐的钱虽然是大风刮来的,但这种明显没有回报率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去做。
况且,她买下农家乐主要是为了自己住的。
如果湿地公园每天施工,再后来若是真有游客常来,岂不是扰她清净?
正当沈倩乐准备婉拒的时候,身旁女生的手一抖,平板上的地图被放大到某个角落。
那是位于公园入口不远处的湿地教育中心大楼。
旁边还有两行简介:
湿地教育中心设有鸟类迁徙6d动感影院、湿地候鸟博物馆等功能项目。
承担环境教育和公共展示、科学研究、生态工程示范等多项任务,具有社会教育意义。
昨天刚和叶耘天的同事们一起吃过饭,沈倩乐对科学研究四个字非常敏感,当即问道:
“这个教育中心的科学研究任务是什么?”
“以前是和临海交大合作进行生态学研究,但景区倒闭后这项合作已经停止了。”
“跨海大桥东侧那个交大科研楼吗?”
“是的,沈老板你怎么知道?”
这下,沈倩乐突然来了兴趣。
2ooo万正好在她现在的承受能力内。
单纯买个景区没有必要,但如果景区重启后能够帮助到叶耘天同事们的科研工作,就算这些钱全都亏进去也有意义。
心态改变后,沈倩乐接过平板认真审视起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虽然临水,但实际上距离临安湾水域还有一段距离。
看着地图上那块像是农田的空地,一个想法逐渐在沈倩乐脑中成型。
科研…景区…海边…
她的海鲜批,在爸妈那边一直用的就是叶耘天科研成果这个借口。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