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42章五姓七家
卢王氏坐在那倒还真不知从何说起,注意,不是不想说而是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
思索了片刻,卢王氏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一下桃花。桃花还是身着那身粉色宫装,可能是类似的着装让卢王氏心中安定不少,自她醒来,见了不少“衣裳不整、着装不检点”
的男男女女,甚至还有一对番人居然住在了她的家里,实在是让她忍无可忍。
于是她略施小计将所有来人赶跑,直至来了一位道士,与他达成协议,自此以后晚上这里正式成为她的天下,没想到今天居然又有人在夜间出现,她想帮计重施,哪知道却差点将自己的小命全部搭了进去。
眼前这小姑娘和这个可怕的男人虽然最后没有伤害她,但先不谈男人掌握着的雷电之力,单就这小姑娘的身上卢王氏就感到一阵阵可怕压力,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只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细看下身上也没藏着什么法宝,怎么会让她有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仿佛不是法宝的压制,而像是小姑娘本身传出的。
现在听这小姑娘说想帮她,说真的对此卢王氏将信将疑。倒不单是对这个小姑娘所掌握能力的怀疑,更甚者是对她到底想得到什么的怀疑,因为生前的经历告诉她,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可是她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呢?虽然说她能力不太差,可是却无法离开方圆百米,再扫了一眼那个可怕的男人,以这个人掌控的能力来说,苦笑一下,她这两下子他们应该根本看不上眼吧。
左右权衡了半天,还是一咬牙,决定合盘托出。
抬起头,再仔细地看看桃花,桃花也不催她,等着她想清楚。如果她真的不识相,那就大不了就是不理她便是,经过这次的教训,相信这个女鬼也不敢再随便出来吓姐姐了。拔下现在桃花的理念就是能帮就当积个功德结个善缘,不帮也于他们无损。
“不知姑娘可知五姓七家?”
卢王氏终于打开了话匣。
五姓七家?那是什么?桃花摇了摇头。
看桃花一脸疑惑的样子,卢王氏苦笑着接着说:“没想到一觉醒来,当初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居然……”
见桃花真是不明白,卢王氏只得从头说起。
这卢王氏真说起来在当时地位可也不算低,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尊贵。她出生于太原王氏,说起这太原王氏那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家族。
隋唐时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会,郡望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即,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以及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群望宗族。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七宗五姓势力极为庞大,唐室想下嫁公主,清河崔氏都嫌弃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并非纯种汉人,而看不起他们,拒绝迎娶大唐公主。
大唐的宰相薛元超曾说自己平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未能娶得一个七宗五姓族中的女孩儿为妻。由此可见七宗五姓当年的威风……
而卢王氏就出生于这太原王氏。在中华百家姓中,王姓拥有最多的群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姓家庭的超强繁荣。
王姓家族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门阀政治走向兴盛,太原王氏既是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们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坎坷备历。
历尽兴衰沉浮之后,在北魏,太原王氏最终还是凭借祖上荫功和贵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兴盛不坠达两百年之久。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天下王氏出太原”
的美誉流行开来。流风余韵,厚积薄发,到了唐朝,太原王氏这块沃土中终于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形成大唐诗歌史上一个目不暇接的诗坛盛宴。
在当时来说“王而不王,不王而王”
中的“不王而王”
正是太阳王氏的真实写照。甚至唐高宗的王皇后也是出自太原王氏。
卢王氏的夫家身份也不简单,也是五大姓,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属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群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
,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
范阳卢氏以儒学传家,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先后有八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进入政事堂议事。在婚姻上,范阳卢氏注重门第婚姻,婚姻圈子大致稳定在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群李氏、陇西李氏几个大族,唐代又增加了太原王氏、博陵崔氏两家,北魏和北齐时期与皇室通婚频繁,而隋唐时期未有与皇室通婚现象。
他们夫妻二人的结合且因两人都为嫡系,可以称得上是结两姓之好。可惜夫妻二人却不是生于家族发展的顶峰时期而是生于唐末宋初。
他们的结合则是两个家族的后手。随着大唐的动荡,两姓大族感到了生死存亡的威胁。对于传承大家族来说,俗话说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留一手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已经成了本能。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最重要的传承不是金银而是一个家族的文化,那种传自于骨子的骄傲,几代书香之气温沉淀下来的浓厚底蕴。
这种底蕴包含了书、礼以及最为残酷的生存规则。
卢王氏夫妇两人则是这规则的牺牲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这规则的祭品!因为他们两是就以命为祭保下卢氏传承的火种!
听到这,桃花更奇怪也更不明白了,她只知道这卢王氏的身份似乎真的很尊贵,可是这祭品又是什么呢?火种又是指的什么?这卢王氏到底又想做什么?搅得桃花一头雾水,套用简儿姐姐的一句话:真是给这女鬼说得越来越脑乱了。
第43章祭品
或许是桃花脸上的疑问太明显了,卢王氏很自然地笑笑,这很单纯可爱的小姑娘在她以前的圈子里真的很少见呢。
于是卢王氏接道解释,对一个世家大族来说,传承永远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千年的世家,哪个暗中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暗手呢?世家之人只要有一脉留存总有一天会再次崛起,所以才会有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这一说法。
而在卢王氏这一代,卢氏家主曾经救过一个得道高人,此人长于天机之术,算出各世家大族的族运会与大唐运势相同,而在唐末时卢氏家主发现大唐居然出现盛极而衰的苗头,这让卢氏家主夜不能寐。
随着之后局势的动荡,“陈桥兵变”
后宋太祖赵匡胤即位,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世家,在士族的眼里那是武夫出生,为各士族所轻。而后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威信,大力打压门阀士族,让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士族成为统治阶层中竖,社会风气转向保守,在此存亡关头,卢氏家主终于决定启用护族大阵,以待以后家族可以东山再起。
而这护族大阵的启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然卢氏家主也不会慎而又慎了。
启用护族大阵,首先所选的地点必须为龙脉之源,这地点花了卢氏几代人的心血早已是探好了的,世代只有族长才知道。其次,要摆护族大阵必须以卢氏嫡脉心头之血为引,魂为祭。最后,就是大阵一旦摆下,卢氏付出的代价就是卢氏嫡枝的断绝。所以不是家族生死存亡关头,这个大阵列绝对不可轻用。
现代的人可能不是很明白一家世家大族的嫡枝传承意味着什么。对于以前的古人来说,嫡枝掌控着一个家族的根本。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