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不过剧情已经生了改变,虞长行定亲,郑山辞还是为他感到高兴。
虞澜意在最后的一封信里写了国公府的一大家子,还有大表哥贺同已经是世子爷了。郑山辞看见这一串的人名跟称呼,他的脑子晕。
他找了纸笔来,跟看《红楼梦》似的,把人物关系写下来。家里亲戚太多了,就是这样。
虞澜意还在信里放了梅花,梅花已经凋谢了,但信纸上还有淡淡的清香。郑山辞眼中带着笑,这是谁教他放的梅花,按照郑山辞对虞澜意的了解,他可不是会把梅花放在信件中的人。
想到这里,郑山辞把信纸收起来放好。
梅花也好,什么花都好,都比不上他的富贵花。
从江县过来的人,把房子修好了。手里还有从县衙借回来的银子买了锅碗瓢盆,米油盐酱醋茶,桌椅村子中有木匠,找他做桌椅跟床会便宜一些。有了房子,地也分下来了。他们拿了钱坐兰龙村的牛车一起去镇上买种子。
兰龙村的人见是他们,还是热情的说:“今年是不能种药材的,要种粮食,郑大人说了,我们县里的土地经不起折腾,要一年种粮食一年做药材的,你们赶得不巧,今年我们要种粮食了。不过也别担心,可以种植辣椒跟大豆、芝麻的。”
江县来的百姓茫然的听着兰龙村村民的话,虽说听不明白,但还是把这话记下来。
“哎呀,你们种了辣椒跟大豆、芝麻,这些县衙都要收的,全都要,还比我们自己背到集市上卖得贵些,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江县的百姓现在听懂了,他们到了镇上直奔卖种的地方买小麦跟辣椒、芝麻和大豆。
“还可以种些梨树跟柳树什么的,养在院子里也不碍事,价格实惠,郑大人都让他们种这些的。”
江县的百姓听见郑大人这三个字,还是咬牙掏钱买了树苗一并带回去。
他们到了镇上还买了布料现这个小镇上的布料比他们以前在江县时要便宜些,他们裁了料子,又去给家里的人买了鞋子这类的用品,把整个背篓都塞满了,这才坐上牛车回村。
坐在牛背上,稳稳当当的,牛戴了蹄铁踩在水泥路上一点也不颠簸。江县的人坐在牛背上觉得自己到了新奉县,现在已经期待在新奉县长长久久的住下去了。
回到村子里,村子里的小老儿说县衙已经给他们这地方取了名字,他就是这一任的里正,他们村以后叫鹿乡村。
“我们村子里有名字了。”
里正说:“今天晚上让家里的人夫郎跟婆娘都来帮忙,我们村今天就来庆祝庆祝。”
年轻的汉子们应了一声,让家里夫郎跟婆娘去帮忙做饭,他们去搬家里的桌椅凑成几桌,一起吃饭。都是从江县一路跋山涉水过来的人,现在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更加亲密了,相互之间更加依赖了。
鹿乡村的人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饭,正式就在新奉县安家了。
郑山辞把从江县来的三十几口人单独分成一个村子,也是为了以后要是还有人要来投奔,也可以安置在鹿乡村里。
有其他地方的人来新奉县投奔这是好事,毕竟新奉县的人口还是太少了,地广人稀的,所以县衙里分地也分得大方,能在这个地方安稳下来的人少。现在有了厂子,县衙的人又不被压榨了,程家跟戚家的爪牙也被拔出了,他们的日子好多了,对新奉县更有归属感。
林哥儿的肚子越的大了,宋大夫给林哥儿把脉后,郑山成问道,“宋大夫,我夫郎生产是不是就在这两个月了,我对县里的产婆不熟悉,还请你推荐一个靠谱的产婆。”
郑山成说得诚恳,再者哥儿生子就是一只脚迈进鬼门关了,这找一个好的产婆很重要。宋大夫挼着胡子,“大公子言重了,新奉县最出名的楚婆子,她是一把好手,你们可以请她到府上来接生。”
郑山成忙不迭谢道,“多谢宋大夫。”
“大公子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腿。”
宋大夫提醒一句,提着药箱走了。
林哥儿握着郑山成的手,“你听见了么,别光顾着我,也要注意你自己的腿,不要前功尽弃。”
郑山成反手握着林哥儿的手,“你放心,我晓得的。你也要好好的。”
林哥儿眼底有些热,打了一下郑山成,“说甚,阿爹生了几个孩子都没出事的,再说村子里他们有些怀孕的还要下地干活都没出事呢,我身强体壮的,怎地会出事。你免了你的那些担心。”
郑山成应声,“还是要保重身体,你不要为我的腿担心着,自私一些,顾着自己。”
林哥儿扯了被褥,耳尖红红,“好了,我要休息了。”
郑山成说,“那我先出去了,不打扰你了。”
郑山辞回到家里得知郑山成要请产婆是极为赞同的,“明天就让府邸的人去请,先住在家里要是有什么事也好及时反应。”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