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他们这一出把赵胜利吓得从椅子上直接跳了起来,连忙伸手把人扶住:“啊,这么严重?那,那我也就不多打听了。我明天就给小朱发电报叫她回来,行了,天不早了,我也不留你们了!快回去休息吧!”
送走了这老两口,赵胜利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这都是啥事儿啊?怎么自己刚送上炭,这摊子都要烧没了?这老两口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不见跟什么人有接触,又从哪儿得到的消息,那危险又是从何而来啊?
他越想越心惊,也不等明天了,自己蹬着自行车跑到了公社给赵朱发电报,就仨字:急,速回!
这封电报把赵朱也是吓了一大跳,她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武教授老两口身上去,还以为是钱老爷子发了急病要不行了,提心吊胆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往下赵庄赶。
等进屋见到老两口安然无恙,她才松了一口气,只不过,她这口气松的有点早,等看到了那封信,她的心又重新提到了嗓子眼儿去!
在武教授的解释下,她也看懂了那封信,简而言之,这封信就是那个徐瞎子的自白书。
原来,徐瞎子本来是个无父无母的小乞子,被个彩门的江湖人给收做了徒弟,师父教他习字练武学手艺,可惜没几年,他师父就病逝了,当时他也不过十三四岁,又是兵荒马乱的,他就出了家,投到了一个道观里讨生活。
后来抗战形势紧张,师父师兄们也下了山,只留下他独守山门,后来抗战胜利了,师父师兄们却再也没回来。
他就靠着给附近的乡亲做做法事驱驱邪过活,但后来,他动了点歪心思,用彩门变戏法儿的手段显了显“神通”
,一下子竟打响了名头,不但引来了乡绅地主的追捧,还得到了国党高官的青睐。
他当时不过一二十岁,年纪轻面皮嫩,为了显老成,他刻意留了胡须,还对外宣称自己年过五旬,是修炼有成才会保持童颜。
别看他年纪小,但他头脑聪明能说会道,既能引经据典,又能凭空取物“人前显圣”
。得到了诸多信众追捧,有了个“徐半仙”
的名头。
生于乱世,长于战火,许是见惯生死离别。徐半仙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子,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就很是满足,但他没万万想到,有一天,有人将他引荐给了国党的大特务头子——徐朋飞。
而这,也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平平无奇
徐瞎子的信只是一笔带过,完全没说他们之间具体有什么交往。他还说自己根本没参与什么间谍活动,要是为此坐牢太不值当,所以,解放后也从未提起过这件事。但这个联系却让他提心吊胆了半辈子,直到他因为封建迷信被抓了起来批斗,他反倒安了心。
赵朱按住信纸,心生疑惑:可是,算算时间,徐朋飞早在1973年就已经死在了战犯管理所,按理说不该到现在才把徐瞎子吓得逃跑啊?
她按下好奇,接着看信,果然,徐瞎子就是在得知了徐朋飞的死讯后,才改头换面藏到了乡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有被迫害妄想症,他说徐朋飞的死实在太突然,恐怕就是被人灭了口了。
最近,他又听到了风声,说战犯管理所里在统计国党战犯的人数,而目前在押的那批人里,刚好就有人知道他的事。
莫非,这是要释放国党战犯吗?
那个人死心塌地为国党,不然这么多年不会没有供出自己来。如果等他出来,一定会把自己的消息传达给在陆的台方特务。
他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做赌注,所以他就得先开溜了。老两口好歹跟他做了一年多的邻居,他怕他们受了自己牵连,所以就好心提个醒,免得做了枉死鬼怨恨他。
另外,那大个子的丫头有点本事,可以把此事告知,让她出出主意。
山高水远,后会有期!
赵朱看完了信,冷笑了一声,这老小子的话可不能全当真,按他的说法,他可真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哦!要是真如他所说,他什么间谍活动都没有参与过,还会怕被抓?
他的来历真假不提,他身上肯定藏有大秘密,而且,为了这个秘密,有人一直在找他,手段可能还十分极端。
其实,对岸的间谍渗透活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包括后世网上活跃的1450。
尤其,自从1972年尼克松秘密访华,对外公布《上海公报》以来,中美关系破冰回暖,美方确认要撤走全部驻台美军和军事设施。
对于对岸来说,这可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就像解放前夕,疯狂反扑,在重庆屠杀革命者一样,他们为了阻碍中美关系,恐怕也少不了要搞事情。
不得不说,“徐瞎子”
真是个滑不溜丢的泥鳅精,还真叫他猜着了!不久之后,到了3月份,最后关押的国党战犯将会被特赦释放,而这也将是最后一次释放战犯。相比于之前特赦释放的五批战犯,这些人不但罪行更重,恐怕也有更多需要交代的“问题”
。
虽说跑了徐瞎子这个惊弓之鸟,但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赵朱想了想,对武教授和钱老爷子说道:“徐瞎子能隐藏这么久,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也不能说他就是杞人忧天。不过,你们已经来了下赵庄,又住进了我家里,跟在柳家村那无人问津的牛棚里又不同。咱们这庄里人都是沾亲带故的,要敢来个陌生人,那可是打眼的很,几十双眼睛盯着看呢!想行凶可不容易。您二位倒也不用太担忧。”
这个道理,老两口怎么会不明白呢?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