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之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斐七稍稍掩饰一二,转身看向叫他的人,眼瞧着是个三十出头的朴素汉子。

“见笑了。”

斐七歉然一笑,涩声道:“劳你久等。”

“多情自古伤离别,公子之情,发自肺腑,何来见笑之说?”

汉子摇摇头,憨厚一笑。

斐七听此,不由心生敬意,暗道:“不愧是鼎鼎有名的岱殊书院,便是侍从也能出口成章。”

想到这里,原本心绪不平的斐七对此行到有了一丝期待,倒将他的离愁化解了两分,开口问道:“请教这位先生尊姓?”

那汉子忙作了个揖:“不敢,小的是岱殊书院一管事,公子唤我穆勉便可。”

又说躬身指向一旁的马车:“山长派小的来接您,此行山远水长,车轻行简,望公子见谅。”

斐七忙道不敢,又和穆勉闲絮几句,上车前最后向破庙方向看了眼,终究按下心思,与这位言语不凡的书院管事一同上路。

历经百年,弦歌不绝的岱殊书院位于姑苏寒山,距淮扬甚远。

因此直到大半月后,风尘仆仆的一行人才到达姑苏,当晚,众人歇于寒山山脚下的村镇中,待稍作休整后,第二日才登山拜见。

斐七抬头望去,只见白墙青瓦,威仪大方的大门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门前一对游龙戏珠雕花云纹方形柱,门额上写着“岱殊书院”

四个峻宕雄伟、刚健质朴的大字,大门两旁悬有“惟此有材,于斯为盛”

八字,同样是圆浑流畅、气势磅礴。

见此,斐七不由心下暗叹。

前世他虽然有大儒教授,却从来没想过要为官做宰,也没有与一干老师、同窗求学问道的经历。

岱殊书院却是这一世里的书院之首,它历经两朝,曾多次重建,培养了众多官宦名士,如今也是名师才子云集之地。

这样想着,斐七理了理衣襟,跟在穆勉身后进了书院,一行人又走了约二刻钟,才到了二门里。

斐七被引入客堂稍作歇息,就看到几个童子小厮簇拥着一位秋鬓霜眉、身瘦频减的老人进来。

斐七瞧见了,连忙起身相迎,正琢磨着此人来历,便见老人一边大步走来,一边大笑道:

“可把你盼来了!且让老夫瞧瞧,你这小子是怎么给我那老友灌的迷魂药?把他迷得为你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话音落下之时,来人已看清楚斐七容貌,不由一怔,暗道:“怪哉!这孩子怎看起来如此面善?”

第四回

听了这话,斐七不由一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倒是一旁的管事穆勉恭敬道:“山长来了。”

斐七恍然,连忙上前几步,作揖道:“晚辈眼拙,见过山长大人。”

原来此人正是岱殊书院的山长,穆寻。

穆寻乃前科进士出身,累官至礼部侍郎,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着称。

后来他因遇父丧归乡,守孝三年后却辞谢朝廷之召,拒不起复,又因“恐世风日降,考道论德无闻”

,故入岱殊书院施教。

穆寻精通《礼》《易》,学问赅博,而且他以身先人,寒暑不辍,以至于自他入岱殊后,从远方赶来求学的学子们甚多。

便是当今圣上听闻他受聘山长一职,也赞了一句“盖不朽之业”

,甚至赐了御书“岱殊书院”

四字,以彰显穆寻之名。

而穆寻,就是智通寺老僧那位故交旧友。

穆寻与老僧相交多年,深知对方脾气古怪,绝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当初他游历江南时曾在姑苏盘桓数日,在城外闲逛时不知怎么的瞧见了个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破庙,他看见门额上题着“智通寺”

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写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当下穆寻便觉得这破庙有两分意思,琢磨着里面是否有个得道高僧,等他走进去,只看到一个衣着褴褛的僧人佝偻着背在熬粥,不由问了两句。

可这个看起来和他一般大的僧人却齿落舌钝,无论问他什么都所答非所问,但看僧人的神态,却完全不像表现出的那么愚钝。

那时穆寻已在宦海里沉浮数年,早已不再年轻气盛,自然耐的下性子与僧人问询,饶是如此,也几乎被对方不理不睬的样子气个倒仰,几乎拂袖而去。

可他转念一想,更觉得对方行为奇异,索性留宿破庙,好好的与僧人纠缠了数天,这才有了两人之后数十年的交情。

相交愈深,穆寻愈是为老僧惊叹,世人皆夸他学识渊博、汗牛充栋,却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智者藏于深山老林之中。

眼看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方虽然年少三岁,却因为长年寡居破庙而看起来好像比自己苍老十岁。

穆寻不由心生焦虑,劝了几次,希望他能收个弟子,不求摔盆执幡,好歹也能有个料理身后事的晚辈,哪知这番好心倒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没想到越老脾气越差的老友如今却对一黄口小儿青睐有加,近些年来的信里屡屡提及这孩子,显然是极喜爱的,这让一直担心对方孤寡一生的穆寻在欣慰的同时,也不禁对斐玉有了两分期待。

此时穆寻定眼一看,见眼前的孩子虽衣着简陋,却自有一番气度,又见他不骄不躁,谦虚有礼,心下也些喜欢,且乍一见面便觉得面善,怕是与自己本就有着师生缘份。

况且穆寻心里已经认定,这孩子以后便是为老友养老送终的人,自给儿自然得尽心尽力。

想到这里,穆寻抚须含笑,灼灼的瞧着斐七:

“不错——你不必多礼,我已允诺我那老友,将你收入门下,你便称我一声老师罢!再挑个吉日设宴,拜师观礼,也好让大伙儿见见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