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六朝帝王都(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赵元功很能放下身段。
“兄台是辽东的生员,如何到了南京呢?”
几个学生对赵元功的很标准的官话很感兴趣。
“辽东的学风不如南京之盛,在下是到南京游学来的”
辽东一共才多少人口,读书的没有多少人!
“辽东距此几千里之遥,兄台此行不易啊!”
可不是怎么的,老远了,得花不少钱呢!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化外之人都有向学之心,何况我们华夏子弟,焉能畏惧路途遥远!”
“兄台心智坚毅,向学之心令人佩服,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在下姓赵名元功,诸位谬赞,元功愧不敢当!”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赵元功成功的以每本五两银子的代价,购买了四十多本习文集。
你敢想吗?一本高中语文作业,就是一个普通农户之家一年的收入。
穷人家的孩子,想要上进,想要考取一个功名有多么的难!
买了习文集,还要买南京历年乡试的中举答卷集,这个就好办多了,各个书店都有卖的,只要你有钱!
南京每届乡试中举名额三百名。这三百人的答卷有多少呢?
八月初九第一场考试,《论语》一篇,《孟子》一篇,《中庸》一篇或者是《大学》一篇,每篇文章要求三百字以上。五言八韵诗一。
八月十二日第二场考试,五经题一道,诏,表,判,诰一道,要求三百字以上。
八月十五日第三场考试,时务策题五道,要求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表议论和见解。字数三百字以上。
算一算,一届考试就有这么多卷子,三届,五届呢?都买是买不起的。挑挑选选,最近两届前三十名的卷子都买了。又买了名家,大儒注释的四书五经一套,近一千两银子离家出走了!赵元功心疼的想吐两口血。
但是还得忍住,顺天府的乡试卷子还没买呢,到时候再一齐吐也不迟!
“三叔,你咋了?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生病了?”
赵德有挑着一担子书,跟在空着手的赵元功旁边,很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事儿。我这是心疼钱呢!”
主要目的已经完成了,下面开始进入旅游购物阶段。
江南的经济比辽东达的多去了!丝绸,棉布,茶叶,运到辽东就是暴利。原来还有蔗糖,如今不行了。辽东已经有了绵白糖了,蔗糖在辽东的暴利时代结束了。
赵元功即使不打算生意,那也得给家人和族人买一些东西带回去。棉布在辽东可是值钱的硬通货。其他的东西也都稀罕物件。带回去能让家里人高兴高兴。
南京已经逛的差不多了,买东西可以稍后再买。
下面就轮到苏州和杭州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个地方必须去逛一逛,以后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有机会再来一次呢。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也得去,这是积累素材,不然到时候怎么跟别人吹牛逼,都到南京了,居然没下一下扬州?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