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相亲对象惦记我多年的朋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看,最前面那栋楼是我念幼儿园的地方。从大门进去,种有两排的栀子花,开的花又白又大又香。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家养和野生的区别,后来才知道栀子花有好多品种。”

时移世异,现在那两排栀子花被连根挖去,铺上水泥做操场了。

“你有最喜欢的品种吗?”

傅杨轻声问。

兰夏摇摇头,才想起镜头没对准自己,于是道:“我都喜欢。”

兰夏走向右边的路。这条路的左边是农田和耕地,右侧是自建房。

顺着路笔直的走到头,大约五六分钟,就是朱家桥村。村口有个公用的晒坪,巧慧姐家就在晒坪的右侧。

兰夏没有过去,原路返回。

“我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少年宫、握手楼、建筑工地。”

“建筑工地?”

前面两个兰夏都能明白,

“嗯。我爸妈那时还在狮城的皮具厂做事,不断涌入的外地人让当地人看到商机,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建高楼。”

“啊,”

兰夏瞬间代入魔都那些年,被无处不在的车轮卷起的气流声,马路修缮维护声,空调嗡嗡声扰得无法安眠的日子,“那也太恐怖了!”

兰夏突然想到:“你回家要经过那些建筑工地吗?”

,对于孩子来说黑暗和陌生或许才是最恐怖的。

“是啊!”

如今说起,傅杨已经忘记当时的恐惧,“我上下学都得经过工地。”

“你一个人?”

“有时候会和同学一起。”

那个年代,是没有接送孩子这一概念的。大人们每个月只有一天假期,从早上八点不到去工厂,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回家。要是哪天在非假期的白天见到他们,准是工厂所在的片区停电了。

有的工厂会用发电机维持工作运行,整个片区都是轰隆隆的响声。

“你在那儿住了多久?”

“小学直到初一结束。”

傅杨轻轻吸了口气,继续道:“记得是因为租房附近发生了一起恶性刑事案件,我爸妈被这事儿吓到了,把准备用来扩大皮具厂规模的钱,在一个环境和安保口碑不错的小区买了套房。”

“新房周围是学校、图书馆、体育场、医院……还有我不得不去的少年宫。”

“哈哈,叔叔阿姨的思想走在许多人前面。”

在人人都还在求温饱的时候,知道投资孩子教育的父母,尤其是家里还有个小工厂的,一定是非常爱孩子的。

否则,大概率和她朋友的父母一样,为了省点儿请工人的钱,把还在念小学的孩子当成年劳力用。同龄人通宵是因为赶作业,她朋友通宵是因为必须得帮家里赶工期。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