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劝君更惜金缕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这并不是新的开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二王和梅惠妃一行人,自那天深夜从临安府的皇宫里脱逃以来,已经过了艰难险阻的四个月长途跋涉,一路上饱尝了九死一生的磨难,才终于安全抵达了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福州府。

福州于公元前2o2年建城,位于闽江这条相当大的河流左岸,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

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大陆东南部之著名港市,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蒋化中心。

在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期间,群雄之一的王审便是以福州为都,在此建立了古闽国。

作为水陆交通相当便利的福州,既然在历史上有过定都的经历,此刻作为临时行宫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各位从龙的大臣们,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交锋后,定都福州的一派占了上风,大家统一了意见,决定马上拥立益王即位。

于是,在当时条件相当仓促的情况下,众位大臣就忙不叠地拥立益王齐埚于福州行宫即皇帝位,即后世被称为齐端宗的小皇帝。

是年改年号为景炎元年。

下诏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南齐小朝廷的行都。

端宗生母梅惠妃册封皇太后,弟广王齐堛则晋封卫王。

任命原右丞相夏平安为左丞相,遥封尚在固守扬州的李庭芝出任右丞相。

李明瑞为枢密史,负责军国要政,掌管军事指挥大权。

苗子才为签枢密院事,为李明瑞席顾问,负责参赞军务。

原本在临安府时,就曾叙任过参知政事一职的燕蒋龙与“六君子”

之一的王吉平同任参知政事,负责辅佐左右相处理政务。

许多不甘屈服的热血志士,他们都抱持着反抗暴燕志向,分别从海路及陆路纷纷赶来福州。他们一个个都显得活力很充沛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热情鼓舞的气氛。

当然,在这些人的心中,也一定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与期望。他们当中肯定有真心救国救民的,也有意图投机取巧的,也有想从中见风使舵的……

同时,许多由于战乱而分散于各州各府的皇室子孙,也陆续从各地赶来行宫会合,刹时之间就在福州集结了一股相当规模的反抗燕军的势力。

不过,刚刚才成立起来的福州新朝廷里,上上下下各色人等,似乎都一致性地遗忘了蒋清扬的存在,都没有想到他有朝一日会重新回来这里。

也许,以为如何安置蒋清扬,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他们都选择了屏蔽,都不愿意提起这个令人感到相当困扰的问题。

当我终于历尽艰辛,案例抵达福安府,送上蒋清扬伯伯托我转送呈交给朝廷之表文时,朝廷旧臣新贵们均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这个自称是蒋清扬的人,绝对是个假冒者。”

朝中先出现了这样振振有辞的声音,“你们想想看,那个蒋清扬不是被孔智松给押送到北都去了吗?他怎么可能到这里来?”

“不,这也可能是真的”

,一些从扬州和真州前来加入新朝廷的人士判断说。他们是亲眼目睹过蒋清扬一行的,当然他们也是知道李庭芝曾对蒋清扬下的必杀令。

“据本相看来,从这封表蒋的笔迹来判断,似乎确是蒋清扬本人所书无误,”

夏平安慢条斯理地说。

“不可能,你们想想,如果是蒋大人一个人能够从北军手中逃脱,还有些许可能,他们这可是一大群人啊,谁能相信这是不是敌军的奸计?”

又有人振振有辞地说。

“我相信是蒋大人,他派来送信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儿子苗如松,难道……”

苗子才说到这里突然闭口不语。

他想到自己这个儿子,不是也随蒋清扬出使燕营被扣留了吗?自己这样说,又有谁会相信自己?!

“嘿嘿,是你的儿子又怎么样?”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