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重逢与新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边疆战事平定后的京城,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街道两旁张灯结彩,五彩的灯笼随风轻轻晃动,街边的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吃和手工艺品,空气中弥漫着糖炒栗子的香甜气息。百姓们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互交谈着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条大街小巷。
苏瑶每日都在期待中度过,她时常站在自家的庭院中,目光越过层层屋瓦,紧紧盯着城门的方向。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她的发丝,她的口中默念着苏轼的名字,心中满是思念与牵挂,盼望着他早日归来。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苏轼出征前的模样,他目光坚定,紧握着她的手,郑重承诺一定会平安归来,那坚定的眼神,让她在无数个担惊受怕的夜晚有了支撑下去的勇气。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苏轼凯旋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了京城。苏瑶得知后,手中的书卷“啪”
的一声掉落在地,她顾不上捡起,立刻提起裙摆,飞奔到城门口迎接。
城门口早已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欢呼雀跃,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彩旗,热烈欢迎英雄归来。苏瑶在拥挤的人群中焦急地张望着,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揪紧了衣角,眼神中满是急切。
当苏轼骑着高头大马,身披战甲,英姿飒爽地出现在视野中时,苏瑶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不受控制地在眼眶里打转。她的双手捂住嘴巴,身体微微颤抖,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苏轼也一眼就看到了苏瑶,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他多日来征战的疲惫。他迅速下马,大步流星地朝着苏瑶走去,脚步急切,带起一阵微风。
到了苏瑶面前,苏轼微微喘着粗气,他轻轻抬起手,想要触碰苏瑶的脸颊,却又有些犹豫,最后温柔地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却又充满了喜悦:“苏瑶,我回来了。”
苏瑶眼中闪着泪花,用力地点点头,哽咽着说:“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无数个日夜的担忧,此刻终于尘埃落定,你就在我眼前,一切都值得了。”
两人相视一笑,周围百姓的欢呼、喧闹仿佛都已远去,此刻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二人。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初次见面时,苏轼信手拈来的诗句,便引得众人惊叹,他的才情展露无遗,也让她心生倾慕;并肩作战时,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他们背靠背相互信任,共同抵御危险,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都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
随后,苏轼被皇上宣召入宫,论功行赏。朝堂之上,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欣慰,对苏轼和秦霜等将领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肥沃的土地。苏轼谢恩后,向前一步,言辞恳切地向皇上举荐苏瑶、柳嫣和林羽,详细地称赞他们在京城调查阴谋、保护密信的英勇事迹,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栩栩如生。
皇上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下令赏赐他们,并授予苏瑶“护国义女”
的称号。苏瑶等人连忙跪地谢恩,心中满是激动,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从皇宫出来后,苏轼看着苏瑶,眼中满是心疼,轻声说:“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我带你去个地方放松一下吧。”
苏瑶欣然应允,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苏轼带着苏瑶来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处山水胜地。这里山清水秀,连绵的青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山间鸟儿欢快地歌唱,五彩的野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与京城的繁华喧嚣截然不同。两人沿着溪边漫步,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思念之情。此时,苏瑶想起他们曾在另一条溪边躲避敌人追捕,那时情况危急,可苏轼始终将她护在身后,如今旧景重现,只是心境已截然不同。
苏轼望着眼前的美景,诗兴大发,轻声吟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虽此处并非西湖,但眼前山水的灵秀,与他心中的美景并无二致,他借此诗表达对眼前景致的喜爱,也暗示此刻与苏瑶相伴的美好。
苏瑶听后,眼中满是倾慕,笑着说:“每次听你吟诗,都觉得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将这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苏轼微微摇头,笑着说:“这美景再美,也不及你分毫。”
“苏瑶,这次能成功击退敌军,多亏了你在京城的努力。”
苏轼停下脚步,看着苏瑶,眼中满是温柔和感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形成金色的光晕,象征着他们此刻的幸福与温暖。
苏瑶微微摇头,笑着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功劳,而且我也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就在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中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呼救声。苏轼和苏瑶对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敢,立刻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只见几个蒙面人正在围攻一个老者,老者虽然奋力抵抗,但明显不敌,身上已经有了几处伤痕。
苏轼迅速拔剑,与蒙面人展开搏斗,他的剑法凌厉,每一招都带着强大的气势。苏瑶则在一旁灵活地协助,时而寻找机会攻击蒙面人的破绽,时而为苏轼提供支援。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他们终于击退了蒙面人。
老者感激地说:“多谢两位英雄出手相救,若不是你们,老朽今日可就性命不保了。”
苏轼扶起老者,关切地问道:“老人家,这些人为何要袭击您?”
老者叹了口气,说:“我本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偶然间听到了一些关于周大人余党的消息,他们怕我泄露出去,所以想要杀人灭口。”
苏瑶和苏轼听后,心中一惊。没想到周大人的余党还在暗中活动,看来京城的安宁还需要时刻警惕。两人决定将老者送回京城,并把这个消息告诉张大人,让他加强防范。
在回去的路上,苏瑶靠在苏轼的肩膀上,轻声说:“不管未来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克服。”
苏轼紧紧握住苏瑶的手,坚定地点点头:“嗯,我们永远都不会分开。”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