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高三这一次我全都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第三次握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下午5点。

放学后。

陆向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回家。

而是留在了教室里。

准备先把英语老师布置的阅读理解做了。

“怎么样?陆向阳,做学霸好不好啊?”

陆向阳抬头,现顾一心走了过来。

“你别打趣我了,我现在都被老师们盯上了。”

“这是好事啊,说明老师们都很看重你。”

“得了吧,我还是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学渣。”

打趣两句,只听顾一心说道:

“我有一道语文题想要问你,可以吗?”

陆向阳想也没想,就回答说:

“当然可以啊!”

顾一心点点头,把手里的卷子递了过来:

“就是这一道?”

陆向阳看了一眼,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

给了一大段现代文材料,读完之后。

下面列了7个问题。

顾一心问的是第3个问题:

“本文末两段都着重描写到月光的景色,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5分)”

分值还挺高的。

语文试题大多都是这样。

完全的主观性作答。

可考生又必须结合文章,揣测出题者的意图。

是出题者,而不是原文作者。

因为很多时候,原文作者写这段文字时,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语文之难,便难在于此。

陆向阳很快读完文章。

脑海里大概就已经有了思路。

“顾一心,你看这里。

文章里开头写了月光的景色,末尾也写了月光的景色。

从这两次描写,再结合全文,着重突出了月色的宁静之美。

也与文章中想要表达的孤寂吻合,更是与文中的喜鹊形成强烈反差。

暗含了作者的悲悯之情,引出本文‘人与自然’的主旨,这便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尾呼应,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加深了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进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进一步的思考。”

陆向阳边说边用笔在试卷上勾画出关键的句子,以便顾一心更好地理解。

顾一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敬佩:

“原来如此,听你这样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陆向阳微笑着,继续解释道:

“其实,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出题者的意图。”

顾一心轻轻颔,笑道:

“这我也是知道的,就是很多时候,总感觉理解不到那么深。”

其实这就是语文最难的问题。

对于数学或者其他数理课来说。

答案基本都是标准的,唯一的。

可语文却不一样。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