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5自古红颜多薄命(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她,是礼部尚书之女。明裕十一年出生在帝都阮家大宅里,父亲礼部尚书为官清廉,是个颇有才识的人,常教导女儿礼仪之事,她却向往江湖生活,不喜欢这类繁文缛节。
因此,她既有大家闺秀的温婉,又有江湖侠女的豪情。
不过,其中还有原因是,许多人都不知道,阮茹曾行走过江湖。
作为大户人家的女儿,她从小学琴念书,棋画也没有少。十四岁之前,她很少出府,就算出去一趟也得有许多丫鬟小厮陪着,她每次都不能玩尽兴,对于她的话,他们就只会“嗯”
“好”
之类的,不会提意见不会多说一句话。
十六岁,及笄了,阮茹的父亲允许她可以经常出府长长见识,多认识些人,不过依旧要带着随从。她知道父亲在她小的时候就打算将她嫁给一个家境不好不坏的男子,身在官场,礼部尚书深知官场黑暗险恶,也容易惹是非,便想让自己女儿嫁到富翁家、商贾家之类的,就算嫁给为官的人或其家族,也不要高官,简单点就好。
及笄几天后,阮茹就出了阮府,碰巧看见有人在茶馆说书,说的是江湖风云。那时候的她还不是很明白江湖为何,究竟好还是坏。听了说书的讲,觉得江湖中人如此逍遥自在,没有人管束,没有繁文缛节,连女子也能在那儿靠自己立足,武功高强的还会被不少人钦佩,还有一些风流倜傥的公子侠士,一些名扬天下的山庄门派。
她听得如痴如醉,直到丫鬟提醒她时候不早该回府了,她才回神,回去后都在想着自己的江湖梦。
我要去闯江湖!
这个念头在阮茹心里油然而生。当她十分严肃的将这件事告诉母亲时,母亲无奈地看了她一眼,然后问侍女她今天去街上做了些什么,侍女说在茶楼听了人说书,讲的就是江湖风云事。阮母便摸了摸阮茹的头,让侍女带着她去沐浴,让她多休息休息,别胡思乱想了。
母亲显然拿她的严肃当了笑话,她气极了,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晚饭。
闯江湖的念头,是在十八岁在再次燃烧的。那个时候阮父和阮母在为她的婚事操心,便相中了人要带着她去见面,她不愿意,阮父阮母就说,只是去看看而已,没所一定要与那个人成亲。她怕母亲又缠着自己说半天,便赶紧点头。
在见面的那一天,阮茹就已经不在阮府了,就留了一张字条:父亲母亲,女儿不想这样就成亲,女儿要去闯荡江湖!该回来时必会回来!
这话可彻底把阮父和阮母给雷得外焦里嫩,府里的人都因此慌了手脚,阮家人立刻派人去寻。
不会武功,不会做事,只会琴棋书画女红的阮茹带着一个大包袱,踏上了闯荡江湖的路。她带了许多银两,还有饰,为了以防万一没有银子了就去典当,衣服在从阮府后墙爬出来后,到了鄀州,就换了,换成她认为是江湖侠女才会穿的衣裙,简单朴素,贴身耐看。
她不知道自己去哪儿,只是到处转。就这样一转,迎来了一场邂逅。
作为一个带着许多银两又是初走远门的女子,她遇到盗贼了。她用之前就准备好防身的匕扎向冲过来的盗贼。
“找本姑娘要银子没有要命也没有!”
阮茹装作江湖侠女,豪放地对他们如实说道。在大叫着向他们冲过去的时候,那气势把他们震慑到了,以为她真有武功,可她在那空挡迅跑走了,后面一群人跟着追。“出师不利出师不利啊。”
和许多故事里说的一样,阮茹遇到了侠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应该不能算作侠士,那只是一个看起来很文弱的男子。当她看到他的时候,就眼睛亮,听到过说书的说了许多关于的江湖的爱情故事,很多都是男救女或者女就男,渐渐的就喜欢上对方了,她也想有这样的邂逅,于是,就上前拉住了那个一脸淡漠应该是不打算管这事的文弱男子。盗贼笑她不会看人,找个文弱书生求救。
她看他,清瘦的身形,白净的脸庞,二十几岁的样子,一双眼睛仿佛承载着万千星河,只一眼,就要把她的魂给摄了。她打了个哆嗦,讷讷地问:“你行吗?”
他看她抓着自己的袖子,缩在自己身后,探出个脑袋,睁大眼睛,样子十分有趣,不禁笑出声,将她拉开,“看着就好。”
他武功不高,但对付这些盗贼,绰绰有余。
事毕,她钦佩地看着他,立刻就把说书人讲过的那句话说了出来:“小女子无以回报大侠的救命之恩,唯有。。。。。。”
“请我吃两个馒头就行了。”
“。。。。。。”
她眨巴着眼,微微张着嘴,似乎没有回过神。他弯了弯嘴角,“只需要两个馒头,之后便可以分道扬镳了。”
分道扬镳?她可不想,好不容易遇到个大侠。
吃馒头时和吃馒头后她就一直盯着他,生怕一个不注意他就没影了,他只看了她几眼,没有怎么在意。“你一个女孩子家的,三脚猫的功夫都没有就到处跑,不会怕?”
“怕什么,不是有你这样的大侠吗?”
“我不是大侠。”
“那你是什么?”
“大夫。”
他将最后一口吃完,“信不信?”
她摇头,“不信。”
她一直跟着他,他怎么也甩不掉。
“你就不用回家吗?”
“我家离这儿远得很,我是出来闯江湖做侠女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