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我们北大的校长最牛掰(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应该是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吧,当时咱们北大跟燕大合并,也吸收清华的文、法、理而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然后咱们北大的工科部分也被并入清华,周校长就是这个时候过来咱们北大的,当时,他在清华的时候就担任教务长,所以,过来咱们北大好像也是教务长,到今年应该有二十多年了吧。”
对于周在北大的任职经历,苏亦前世有过大概的了解。
因为他看过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所以对这段历史蛮好奇的,就特意去搜索一下资料。
知道周五十年代的担任北大的教务长,六十年代的时候还以北大副校长的职务主持北大的日常工作,跟时任北大领导的江龙基搭班子,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完全就是时任北大校长马寅初社会活动太多了。
或许北大的学生可能对江龙基有些陌生,然而,兰大的学生肯定不会陌生。
就好比姚华山。
提到他们的江校长的时候,敬佩地不得了。
因为江龙基从北大调任兰大校长期间,姚华山正在兰大读大学,他一开始考入兰大物理系后来转入兰大历史系这样一来就在兰大待了五年,这期间,正是江龙基在兰大当校长期间。
江龙基是老一辈难得懂教育的领导,他在兰大的期间被称为兰大的黄金时代,他之于兰大,还比喻成蔡元培之于北大,竺可桢之于浙大。
为什么,前世,大众提到兰大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兰大这些年没落了,可惜了。
为什么没落了,可惜了?
那是因为早些年兰大曾经阔过,啥时候,阔起来的,就是在江龙基任职兰大以后,他在任七年,缔造兰大黄金时代。
196o年,兰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第二年,江校长就想办法把之前被划分出去的中文、历史和经济三个系要了回来,使兰大重新恢复为综合大学。
姚华山为什么能够在兰大读历史系,这一切都得感谢他们的江校长。
不过苏亦的对兰大的校史了解的不多,他前世,对兰大印象深刻的地方就在于敦煌学。
主要是他在云大读研的时候,有一个师兄去兰大读博,研究的方向就是敦煌学。
这些都扯远了。
回到北大。
这个时候,台下的学生看到台上致辞的周培源,都有些好奇,“周校长,怎么都满头白了啊?”
有人回答,“周校长今年都76岁了,能不白头吗?”
甚至还有人说,“并不是,周校长很早就白头了,以前还被乱世狂女称为周白头。”
苏亦听到这些话,不禁感慨,这些家伙胆子还真大。
这才过去几年啊。
就敢在台下高谈阔论了。
这些话,他很识趣的没有参与,倒是问旁边的马世昌,“咱们周校长这致辞,中气十足,一点都显老啊。”
马世昌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周校长5o岁的时候上右耳失聪,所以说话声音很大,这事,早些年在北大读书的学生都知道。”
苏亦恍然。
马世昌不说,他还真没注意到这点呢。
要论对北大的贡献。
周校长肯定是功不可没。
可以说,他是北大历任领导之中任职最长的一位,从五二年的教务长一直到八一年卸任校长,他在北大待了将近3o年的时间。
然而,他真正担任北大校长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的时间。
所以,这也是周源培晚年最大的遗憾之一。
其实这种遗憾很多人都有。
似乎,北大有着一种巨大的魔力。
就好像考古教研室的苏秉琦先生,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北大考古专业独立建系的时候,他却要离开北大,无法担任系主任。
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因为时任北大领导有意要聘请一个在海内外都有巨大影响力的考古学者担任系主任。
海内外影响力,苏秉琦先生做到后者,却无法做到前者。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