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仁义有时候也是拖累(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经过董卓之乱和李郭之乱,关中地区遭到了了巨大的破坏。
史称“强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
即便经过几年的恢复,但显然不适合作为一个诸侯的根基之地。
无他,只因人太少了!
“我想起来了,的确,子玉,有何妙计?”
刘备欣喜道。
“妙计不敢当,只是最简单的办法罢了,尽迁南阳之民,以充三秦!!”
刘逸用最淡然的语气,说着最冰冷的话语。
“这。。。。。”
闻言,刘备惊骇至极。
“子玉,南阳至关中足足有五百里,如此大规模迁徙百姓,怕是会伤亡惨重啊!”
在这个故土难离的时代,万甚至数十万百姓的迁徙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
在迁徙过程中,死伤数量不知道会何等的惊人。
当年董卓火烧洛阳,将洛阳之地的百姓尽数迁往关中。
董卓共迁徙了五十万百姓,但死在途中的百姓,足足十五万!!
“这是必要的牺牲,兄长,有一句话你要记住,成大事必须要仁义,但成大事也不能为仁义所累!”
其实历朝历代争霸天下的群雄中,仁义的一方往往是失败者。
刘备是这样,苻坚是这样,窦建德是这样,张士诚也是这样。
为何?
因为他们太被仁义之名所累。
而一向号称仁义的刘邦,在和项羽签订鸿沟之盟后,毫不犹豫的撕毁盟约,丝毫不为名声所累。
这才是大智慧。
“兄长,你仔细想想我说的话吧!”
说完,刘逸策马离去。
就在这时,他目光一凝,看向大道的方向。
在那里,一骑快马正飞奔而来。
“太史慈。”
刘逸眼中突然闪过一抹森然,沉声道。
“末将在!”
太史慈前。
“去,将那一骑给我拦下,记住,要活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