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倒也不是。”
黛玉低下头去,孙家的人虽无赖,毕竟根基不深,如今孙绍祖锒铛入狱,他们也树倒猢狲散,哪儿敢去林家叫嚣,找迎春的麻烦呢?迎春打定主意跟着几栀出门,多半还是想躲着点贾家的人。只是贾家毕竟养育了她一场,又是她亲外祖家,她也不愿说他们的坏话,刘遇本来就对贾家颇是不满,万一再误会了什么,对他们家可不是什么好事。说到底,贾家真正坏事做尽的人流放的流放,死掉的死掉,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平日里就是有些私心,也不过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没真正害过什么人,她喜欢他们也好,厌恶他们也罢,都犯不着毁了他们的前程。如今听说宝玉和贾兰也去考科举了,总得给他们一个东山再起、振兴门楣的机会。刘遇身为一朝太子,他的喜怒关系重大,实在不必叫他说出什么评价来。真因为他的一句话断送了贾宝玉或者贾兰的前程,回头让史官知道了,对刘遇自己的名声也没有好处。
只是有些话,无需说出口,别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刘遇叹气道:“莫非是因为贾家那宝贝疙瘩丢了,又开始骚扰她,要她帮着出钱找了?”
黛玉一惊,问道:“谁丢了?”
“衔玉而生,名满京师的那一个,说是和他侄儿一起赴考,家里人送进考场,三天考完,来接的时候,却只接到了小公子,没接到那位宝二爷,急得跟什么一样,还疑心是他家小公子不满二爷受重视,使了什么阴谋诡计把他弄走的,害他考不成试,当着众多考生的面一阵喧闹,让考官都看了笑话,还大闹考场,后来一番考卷,贾宝玉根本一字未动,交了白卷,巡考的也作证,他根本就没有进场,早就不见了。他们家人又急哄哄地报官寻人。如今许多人家都在说这事呢,偏心也未免偏得太过,我看那位贾家小公子那天颇是惹人同情,若是成绩不差的话,殿试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可惜他便是考取了功名,看那天的情形,也不会回报除他母亲外的家人了。”
刘遇用手支着下巴,看着黛玉愣神的表情,笑道,“你在想什么?”
黛玉勉强地笑了笑,又问道:“他已经成年成家了,要是是自己走失的,官府会管么?”
“自然是不管的。”
刘遇道,“当年他丢玉那次,悬赏万两找玉,就弄得满城风雨,如今人又丢了,还是当着他们家人的面丢的,他们家成天丢东西,还要官府专门替他们找个搜寻队不成?”
黛玉小心翼翼地叹了口气。
她进宫后,越发地懂那些宫里的忌讳。玉在有心人心里、嘴里,意义可是不同寻常。宝玉衔玉而生,家里头人视若珍宝,传得沸沸扬扬,但在皇家眼里,就是一种挑衅了,甚至在元春封妃之际,还有人去太后那里告状:“她自己生在大年初一,她弟弟又是衔玉而生,说是什么文曲星下凡的通灵宝玉,说的玄乎,这不知道的,还当他拿着什么玉呢。”
什么玉?传国玉玺。
上皇偏袒自己的旧部,惦记着贾代善当年的劳苦功高,并没有听信这些人说的话去命令皇上不许加封元春。但这也说明了,宫里大部分的人是看不惯贾家把这玉的事如此招摇地说出来的,更是一杆随时能刺向贾家,说他家图谋不轨、心有异向的枪。宝玉的玉丢了的时候,荣国府还未抄家,贾母等以万两白银悬赏此玉,连她在闺中都听见了,当时只恨贾母等把一块玉看的比迎春的命重,替迎春不值,如今想来,确实招摇过度了。她也是嫁进来,才知道刘遇也有颗从小戴着的珠子,罗嬷嬷和宫女们都看得极紧,待她嫁进来后,便把那颗珠子交由她保管。再联想到他出天花的那年的真龙现世的异象,不难猜出,这位太子爷也是有些来历的。但说真的,这么些年来,可有人听过太子的宝珠传说?
真正的皇子尚且不显山不露水,臣子的孩子却如此招摇,怎能不惹祸?他家又不是干干净净,挑不出毛病的,贾赦、贾珍、凤姐那些事儿一揭开,哪里还有活路。
刘遇漫不经心地问:“要我说,你表姐也忒胆小,便是直接去户部和他们一刀两断了,能有什么?”
黛玉道:“这可不是馥姐和云家那么好解决的,那里毕竟是生她养她的家,她父亲虽恶贯满盈,毕竟还没死,律法容许父亲把儿女逐出家门,却不允许儿女们不管父亲的。馥姐不过是与夫家和离,都惹来了那么一身的口水,何况是与父母娘家切断关系这事儿?她心性可不如馥姐坚定,从来就是个胆怯的人,哪里承受得住。”
刘遇摇头叹息道:“那也算了,躲出去也是个法子,宁愿身体吃苦受累,也怕烦人的亲戚啊。”
黛玉心里却还在想着宝玉的事,过了半晌,也摇头道:“我外祖母去世前,一心指望着宝玉表兄。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罢了。”
她幼时与宝玉相见,就被这位表兄众星捧月般的架势和任性妄为的态度吓到了,又十分地羡慕,也是在家里十分受宠、吃准了老太太会护着他、没人敢对他如何,才敢那么游戏人间、视规矩于无物,做些旁人看来荒诞不经的事。不必像她那样,寄人篱下,处处小心。只是十几年过去,他们都不是小孩子了,老太太已不在人世,当年赫赫扬扬的荣国府也成了一盘散沙,没人再护着宝玉,他却还是那样的性子,如今抛下老母娇妻一走了之,倒也算是有始有终。
刘遇也是听她说到迎春要走,才想起这一出来,如今倒是想起贾宝玉也算是她青梅竹马的表兄,不由地暗暗喝了一壶醋,挤眉弄眼地问:“你与他相识一场,可知道他去哪儿了?要是知道,不妨去给他家里人报个信,说到底,也是人家的希望呢。”
“我哪儿会知道呢。”
黛玉叹气道,“去做和尚道士了也说不准呢。他们家的人喜欢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也不看那人愿不愿意、担不担得起。人没了也好,也好清醒一点,脚踏实地的,该怎么样怎么样。说不定也是件好事。”
刘遇讶然:“你这么想?”
“我不算信命的那种人,但是世间万事,大约也都有自己的缘法的。”
黛玉道,“倘若我没有林滹叔叔,倘若我父亲没有拜托叔叔照顾我,如今我是什么样呢?”
她想了想贾家如今还留着的那些姐妹的现状,不由地摇了摇头,“只要想想这些,就不敢再想下去了。”
如今她活着,且活得很有用,便足够了。
text-align:center;"
>
read_xia();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