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们不是有枪吗(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就在大家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
喇叭里传来了早上7点的报时声,提醒着大家要出工了。
在这个年代,大家不是一起床,就直接去田间地头。
而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先去大队驻地,开个生产的动员会,喊上几句口号。
在仓库保管员那里领了劳动工具,大家排着队,心情好的时候还会一起唱着歌,走着整齐的队伍去到田间地头一起劳作。
王承柱在一旁的土墙上,敲了敲手里的旱烟杆,站了起来“行了,今天暂时商量到这,先看看6文德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再合计合计,好了,大家去上工吧。”
说着,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带头向大队驻地带头走去。
其他人也只能带着乱七八糟的想法,跟在他身后向生产大队的驻地走去。
……
……
当时一个生产大队,包括的干部有大队长一人,副大队长1—2人,大队会计1人,妇女主任1人,民兵营长1人,治保主任1人,这些人是常年不会变动的。
大队集体经济有一个大队部,一个加工厂包括榨油、棉花轧花,脱籽、稻子脱壳,有些地方还有帮忙磨面做面条的,几台拖拉机,一个知青点。
下面小生产队的组成,则是由县里安排过来蹲守的干部,也就是政治指导员1人(生产队的最高领导),水田队长1人(管理粮食生产),棉麻队长1人(管棉花与蓖麻生产),以及当地特色的渔场,猪场,果园……之类的队长。
由于缺衣少粮,所以在南方这样不利于种植棉花的地方,大家也会种植了棉花,而蓖麻油作为特殊的军用物资,当时也是同样需要各地必须要种植。
其他干部则是,妇女队长1人,生产队会计1人,仓库保管员1人,记工员1人。
曹建川如今是一队的仓库保管员,也就是放,保管劳动工具以及物资的这么一个人员。
算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又不得罪人的工作,也就是俗称的混子。
这个工作让其他知青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一队记工分的是曹建川的大舅哥,因为队上很多人都是亲戚,没有足够的声望和魄力,是压不住场子的。
曹建川的工分是十分一天。
当时,只要是这个年纪的男青年都是如此,属于青壮。
女性的话,只有少数女性是十分,大部分都是八分,甚至更少。
小孩,大多都是在三,四,五分徘徊。
老人根据年纪,在五,六分那样。
算是一个相对公平机制……
……
……
王承柱还没进大队部,脸上就阴沉的可怕。
此时大队部外面的墙上,被人贴满了用毛笔写着的手抄报。
几个年轻人,站在大队部搭建的木台上,慷慨激昂的诉说着曹建川思想以及作风上的问题。
“曹建川,一听到有返城机会,就想着抛妻,这是典型的西方思想!!”
“曹建川平常也好逸恶劳,做事挑三拣四,磨磨蹭蹭,吃苦在后,享受在前!!”
“这就是躲藏在我们人民内部的蛀虫……”
跟在众人身后的曹建川,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并没有敢到害怕,反而露出一副怀里的表情。
自己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看到这么有激情的画面了。
特别是看着台上跳的正欢快的孔永新几人。
曹建川盯着孔永新的目光很复杂。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