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钟意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钟意心中微动:&1dquo;真的?”

  她眉宇间的期待与喜气,几乎不可抑制,李政瞥见,心中倏然一疼,握住马鞭的手不觉收紧了些。

  他低下头,道:&1dquo;真的。”

  两人并肩往山门处去,谁都没有说话,侍从们套好马匹,肃立在观门前,只等李政一人。

  &1dquo;居士啊,”李政叹道:&1dquo;除去父皇,我前半生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报应不爽,竟也有今日。”

  &1dquo;我视你为心尖雪,一丝瑕疵都没有,”他侧过脸去,笑了一下:&1dquo;你却当我是足下泥,避之不及。”

  &1dquo;秦王殿下,你喜欢我什么呢?”钟意眼睫微颤,道:&1dquo;前几年你在封地,大概根本记不得我的模样,而回到长安后,也只在青檀观里见过我一次而已。”

  &1dquo;你&he11ip;&he11ip;”李政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然而最终还是说出口。

  那些事情牵涉太多,牵一而动全身,他没法说。

  &1dquo;世间美貌的女郎千千万,愿意跟你的,也不在少数,而我呢,”钟意抬眼看他,道:&1dquo;既是出家人,脾气也坏,还总是动手打你,这样一棵枯树,你何必非要吊在这上边?”

  &1dquo;谁说你是枯树?”李政听得笑了,默然看她良久,轻轻道:&1dquo;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他道:&1dquo;在我心里,你是菩萨,是白雪,也是琼枝玉树。”

  钟意失笑:&1dquo;秦王殿下,你的嘴一直都这么甜吗?”

  &1dquo;不,只在你面前这么甜,”李政道:&1dquo;在别人面前,我都只有嚣张跋扈的份儿。”

  这倒是真的,他这样的混世魔头,哪里肯吃亏?

  也只有在她面前&he11ip;&he11ip;

  钟意的心倏然软了一下,随即又是一疼。

  他就是有这种本事,前脚让人心里不舒服,后脚又能几句话力挽狂澜,叫人心里暖洋洋的。

  她在这上边吃过一次亏,也丢过一次命,可再遇上他,还是会情不自禁的被他触动。

  真是命里冤家。

  &1dquo;在别人面前嚣张跋扈,那么,”钟意顿了顿,忽然问他:&1dquo;在我面前呢?”

  &1dquo;在你面前,我可嚣张不起来,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哦,我想起来了,”李政微微垂,语气轻柔道:&1dquo;忍辱负重。”

  第28章家伎

  李政走了,钟意站在山门前,目送那一行人远去,久久没有言语。

  玉夏拿不准她的心思,顿了顿,方才道:&1dquo;居士,起风了,仔细受凉。”

  钟意垂下眼睫,道:&1dquo;我们也回去吧。”

  &he11ip;&he11ip;

  上天十分赏脸,初一这日虽冷些,却不曾下雪,仆从们将下山路径上的积雪清了,初二这日,越国公便同崔氏一道往青檀观里去探望女儿。

  &1dquo;阿娘怎么也来了?”钟意又惊又喜,温声责备道:&1dquo;阿爹也不劝她。”

  越国公笑道:&1dquo;她早就打算来见你,我怎么劝得了?”

  &1dquo;你大哥二哥原也要一起来的,被我拉住了,叫他们过几日再一起来,”崔氏握着女儿的手,柔和道:&1dquo;他们先前都是初二往岳家去,骤然改了,你两位嫂嫂面上不好看。”

  钟意笑道:&1dquo;我都明白。”

  这个女儿懂事的叫人心疼,崔氏既欣慰,又有些伤怀,问道:&1dquo;我听说,过了十五,你便要往绥州去看澜娘?”

  &1dquo;表姐有两年不曾回京了,”钟意心中早有计划,道:&1dquo;我心中挂念,想去见见她。”

  崔氏有些不舍,又怕女儿路上吃苦,想要劝阻,话还未出口,越国公便止住她话头,豁达道:&1dquo;想去就去吧,你还年轻,四处走走也好,只是阿爹派一队卫护跟着,你不许推脱。”

  钟意虽有远行的计划,却不打算冒险,一个弱质女郎孤身上路,不知会出现多少波折,自然不会拒绝,笑道:&1dquo;都依阿爹便是。”

  越国公夫妇留在观中用了午膳,又同益阳长公主辞别,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玉秋则道:&1dquo;居士真打算往绥州去吗?若是十五后走,有些东西便该开始收拾了。”

  &1dquo;当然要去,”钟意笑道:&1dquo;你当我只是嘴上说说么。”

  表姐澜娘比她年长三岁,自幼感情甚笃,前世她生了儿子,钟意便打算去绥州见她,只是越国公去世突然,因守孝故,方才作罢。

  这次往绥州去,除了探望澜娘之外,她还另有一件事做。

  绥州之北的银州,有位名叫6实的六旬老人,出身寒门,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在五十七岁那年,升任从七品县属农官。

  为官的三十年里,他主持过农桑地利,兴修过水利沟渠,更曾掌过畜令,事过果林,极其精通农事。

  他只是偌大帝国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吏,因为没有人提携,直到致仕,都没能触碰到正七品的门槛,官场虽上不得志,岁月却给予他最珍贵的馈赠。

  6实致仕后,用了五年时间,将自己三十年来行走于庶民田间积累的经验写出,编纂出一部《农桑纂要》,敬献于朝廷,只可惜接收的官吏不用心,遗失了后半本,最终流传下去的只有前半本,6实也抱憾而终。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