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1979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4二道贩子的野望(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兄弟俩一合计,就只能这样了。

哥,一个摊3oo斤,应该问题不大,顶多耗点时间,卖个几天没问题,可都是附近老客,人家也不能天天吃这玩意啊?再说,今天第一天还没怎么传消息,咱家就收了6oo斤,后面的也是得了消息,咱2ooo斤也不止啊“

出息,沮丧个脸给谁看,你别管“李和算计着必须找水产供销公司,黄鳝泥鳅在农村不是稀罕玩意,但是在城市可是好东西。小县城的供销公司只是三级站,一般不收购,只能去省会城市了。

李和倒是以前倒是听一个四钏的朋友聊起过,他们川内在七十年代生产队就开始养黄鳝、养鱼,李和还好奇的问卖给谁,朋友当时就说,“当然是卖给水产公司了,每个县城都有水产供销社。沿海的就方便多了,渔业队捕到鱼直接卖给海面上水产公司的收购船”

后面经济改革的时候,李和还听到一个关于渔场的笑话,说是浙茳的渔民到黄海捕鱼,喜获丰收,几网围捕大黄鱼二万多斤。

但是东寻西找,海面上只有飘着“江宿”

“魔都”

信号旗的外省、外地国营水产公司的收购船,没有浙茳的收购船。

没奈何,他们只好掉转船头,装着鱼返回故里。

因为按照现行规定,渔民生产的鱼,只能卖给本县的国营水产公司,不准跨县,更不许跨省投售。

就这样,经过二天二夜的长途运输,不仅一船金光闪闪的大黄鱼变成了臭气熏人的次品鱼,而且,渔民丧失良机,影响生产。

这些鱼国家收购后加工处理,亏本二千多元。

至于现在本地到底是什么政策,李和把握不准,只能明天去省城看一趟。

我明天把大壮带着,你俩一人一个摊位,我抽个空去省城“

去省城,远不?“李隆最远的也就去过县里,省城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

赶驴车要4个多小时,比去县里多两半路“李和也没多说,站起来就要往刘大壮家去。虽然自己大姐也是个能顶事的,可是在县里一个大姑娘,人生地不熟,自己还是不放心,磕着碰着也会让自己提心吊胆。男孩子就一点好,胆大皮厚,万一出点事跑得快又抗揍。

刘大壮正蹲在门槛上喝稀饭”

进来,喝一碗不“

我就不进去了,你跟家里交代好,明天跟我去趟县城帮我看摊子“李和也没矫情客气,这家伙基本半辈子都在自己屁股后面做小弟,啥脾气,啥尿性,自己还能不清楚。

“中,要不我把驴车赶着”

刘大壮他爹就是生产队饲养员,这点权利还是有的,要不咋能得瑟的上街赶驴车。

“暂时不用,我已经让老三找老拐头借来了板车,反正东西不多”

李和准备去省城找好渠道,再通过刘大壮他爹从队里借牲口。如果真要去省城,靠两条腿,真是要累死个蛋蛋的。

李和一走,大壮他娘就过来问道“二和过来干啥?听说他还有继续读大学,不会是来借钱的吧?”

大壮呼噜咽下最后一口稀饭,“你想啥呢,他就找我明天陪他去县城办点事”

可不敢告诉老娘他这是去投机倒把。

大壮老娘眼睛一瞪“能有啥事,天不亮就去?”

“你别管,人家哥俩打下就照顾我,你忘记了俺以前受人窝囊,人家哥俩没少帮我干架,二和头上还开了口呢,那血流的霹雳巴拉的,人家也没埋怨咱呀,你倒好,就送了几个鸡蛋了事。”

说完头一拐,也就没理会自己老娘。

大壮他娘一口气堵在心头,立马骂道“你个兔崽子,不认好人心,人家哥俩多精着呢,俺怕把你卖了数钱你还不知道呢”

大壮他爹刘老汉说道“娘俩有啥吵的,这哥俩也是咱们看着长大的,算是义气人,你啊别瞎操心”

“你爷俩做好人,就俺是坏人是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