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山顶洞人种田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烤竹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苏缨看不下去了,让林达烤了一串鸡肉,不敢给苏苏吃辛辣的,只抹了点油和蜂蜜,扔给它吃。

这一人一狗吃得可欢了,可怜苏缨和林达两人累得半死,还没来得及吃一口。

“不行不行,我们现在还是各烤各的,我都饿死了。”

林达抗议道。

两人现在烤得愈加熟练了,边烤边吃得不亦乐乎。

“这鱿鱼这样烤还是不大好吃,要用那种铁板。”

林达边吃边评价道。

“我们买的时候有送一个铁板啊,我嫌麻烦就没拿出来,要不你现在拿去?”

“算了,反正也没剩几只了。”

……

现在没人帮沈叶烤了,看两人吃得那么欢,她也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不过她的动作实在是笨得很,好在苏缨看不过去,还是会帮她几下。

“咦,这是什么肉?好嫩,味道也好。”

沈叶一边吃着肉串一边好奇地问,感觉不像鸡肉也不像牛羊猪肉。

“不能说,说了你就不敢吃了。”

苏缨神秘地笑。

这么一说,她更好奇了,“说呗,就告诉我一下嘛……”

看到沈叶软磨硬缠,林达有心想捉弄她一下,“嘿嘿,其实就是老鼠肉嘛。”

“啊?!”

沈叶当场就惊住了,神情痛苦,几欲呕吐。

“不准吐,这么好的肉,可不准你浪费粮食呢。”

苏缨赶紧大喝一声,看到沈叶那想吐又不敢吐的痛苦表情,她也忍不住笑了。

“什么老鼠啊,你听他乱说,就是竹鼠啦,你还记得不,在我山上那个养殖场里养的那种。”

听了苏缨的解释,沈叶暂时好受了一点,毕竟是养殖场里养的,她也看到了那个竹鼠的饲料就是玉米秆、水稻秸秆之类的植物,当时看的时候也没恶心的感觉,就是林达说是老鼠肉让她有点难以接受。

“竹鼠食性洁净,你就放心吃吧,就吃些玉米秆什么的,还不比猪吃得干净?你就把它当成兔子吧。再说了,它是野味上品,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之类的,营养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天然美容和强身健体的佳品呢。”

“哈哈哈哈,”

沈叶被苏缨说得大笑了起来,“你可真能忽悠,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是做广告吧?”

“哼,什么广告啊,你知不知道,市场上一公斤竹鼠肉要八十到一百块钱,一只一公斤重的烧烤竹鼠要两百多块,而且这些竹鼠肉还是大量出口美国和日本,所以在我们国内都很少吃到,你想吃都没地儿吃去。”

苏缨不服气地说,好歹她的养殖场里还养了不少竹鼠,她可也是做过功课的。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挺神奇的啊。”

听了这么一通话,沈叶也彻底没有心理障碍了,继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那是啊,这竹鼠全身都是宝呢,用竹鼠皮制成的一双皮鞋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为两千到两千五百元,一件翻毛竹鼠大衣售价为四千到五千元,且十分抢手。竹鼠须每公斤四万元,而用须做成的高档毛笔,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历来畅销。”

苏缨自豪地说,“竹鼠目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五十到六十元,一般饲养一对竹鼠年收入一千元以上。一个农户如果利用半亩猪舍改成鼠池,圈养六到十对竹鼠,一年就可以脱贫。利用空闲房屋实行立体笼养或围池饲养四到六对竹鼠,收入也相当可观。”

“说得我都动心了,要是我在乡下,肯定也养它几对,你们村这么多贫困户,怎么不动他们养竹鼠啊?”

“怎么没有,不是送了好几户去学习了嘛,等他们回来,可能就会开始养殖了,我觉得在我们村里做一些养殖项目还是大有可为的,像是之前的小尾寒羊,还有现在的竹鼠、獭兔什么的,家庭养殖的成本并不高,收益却很可观。”

“为什么不成功?关键就在于没有销路。”

沈叶不愧是在外企工作的人,对这些问题看得很透,“就像你说的竹鼠这么好,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销售团队,打不开市场,再好的东西只能堆在家霉腐烂,无论在哪里销售都是核心工作,就算是研生产部门不都得看他们的脸色?有好的营销团队,再烂的东西他都能给你吹得神乎其神,让你大把大把地砸钱。”

“是这个道理不错,”

苏缨老老实实地点头受教,“可我们穷山僻壤的去哪里找什么营销团队啊,何况我们是小本经营。”

“如果没有销路,你们村养再多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沈叶耸耸肩,“没办法,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何况你们根本就不成规模。”

苏缨又陷入沉思,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之前扶贫措施失败就是因为没有销路,不但没有致富,还亏了不少,如果这次再不成,村民的积极性一再被打击,就很有可能一蹶不振。

“你看我新注册的那个农业公司怎么样?如果能依托那个公司打开市场可行吗?”

“其实这事情说复杂挺复杂的,说简单也挺简单的,你们现在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吧,得到国家的支持还有什么不好做的?”

沈叶笑着说。

“是了,”

苏缨眼前一亮,“我们以前扶持过一个非公企业典型,是做我们这儿的特产茉莉花茶的,之前我们谁都没听过这个牌子的茶,但是每次大会小会,这个企业都会免费为我们提供他们的茉莉花茶,大家一尝还真不错,加上去那儿买茶有优惠,很多人都到他们那里去买茶,后来这家企业上了报纸,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的规模已经和过去那个小作坊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