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谢无咎无言默然片刻,随即回禀:“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找回沈将军的遗体。当时大理寺已去了人,算起来还是在大理寺手中丢的。再等传到军中,大理寺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李瑾何尝不知?
“那遗体可有线索?”
谢无忌无奈道:“昨日,臣连夜带人去了黄石村搜查,那伙贼人带着沈将军的遗体曾在黄石村躲藏。但很快就转移了。我们去晚了。”
李瑾心急道:“既然查到黄石村,那为何不早些去找呢?”
此言既出,他便颇有些压不住火气,拍案而起,桌上的奏折都跟着连跳了三下:
“沈津煅,沈将军,可是朕的肱骨!什么人,竟然敢在京郊,天子脚下,朕亲镇之地,犯下这种血案!”
为什么没有早去?
因为,黄石村的线索,本就不是大理寺自己找出来的。
天子震怒,谢无咎慢慢跪下,面上却并无惶恐之色。
片刻,李瑾复又坐下,收了怒色,如往常般和声细语的问。
谢无咎抬起头来,直面君上,一字一句道:“陛下,臣想向陛下举荐一人。”
李瑾还懵了一懵,没太回神——哪个正常的臣子,在皇帝大怒之后,不是诚惶诚恐的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替陛下解决麻烦,替陛下分忧?
这谢无咎,还就是个混不吝!
李瑾腹诽完了,面上淡淡的,端着帝王的架子,问:“何人?”
谢无咎道:“镇国公府世子孟濯缨。”
第8章少卿
谢无咎说完,李瑾又问了一遍:“谁?”
谢无咎:“镇国公府世子孟濯缨。他在江南老宅为母守孝,如今三年已过,已回了京城。”
还真不是他听错了,这说的,真是孟濯缨。
李瑾道:“谢卿举荐,是要让她入大理寺?”
谢无咎道:“自然。”
李瑾忍住揉眉心的冲动,努力诠释“不管臣子怎么荒唐我依然是一个包容的君王”
:“谢卿,孟濯缨三年不曾回京,你昨日只与她见了一面,不过短短一个时辰。你对她有几分了解?你说说,她去大理寺能做什么?”
谢无咎理所应当的答:“自然是查案。”
李瑾记得,孟濯缨文章写的十分不错。三年前这孩子年方十三,乡试解元,那文章曾呈上御前,的确是文采斐然、意境深远,远同龄之人。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