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前夫刚死时无防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第33章(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等不烫口了尝一块,又香又沙,微微放一点盐巴和味精,味道就再合适不过了。

“妈怎么样,味道还可以吧”

她满眼期待。

农村人连吃的油都不够,哪里舍得拿来搞这花样,却想不到洋芋还可以有这种吃法,老太太赞不绝口“嗯好吃怪香的,你爱吃我天天做给你吃,以后油锅面前还是别来凑了。”

眼睛望着那剩下的小半锅油,心疼不已。

“妈,你瞧这半锅油剩下多浪费呐,要不咱们明天也这样炸,炸了拿去卖”

炸洋芋这种街边小吃,在二十年后的云岭省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个云岭人,就没有没吃过的。

当然,在二十年前,省城有没有她不知道,但她逛遍县城可以肯定,在宣城县可没有。

别小看这种街边小吃,后世本地新闻头条上常有“卖了五年炸洋芋的他,全款两套房”

的新闻,大家都会开玩笑说上班不如炸洋芋李曼青没想到自己这玩笑话也有成真的一天。

“这东西真能卖洋芋谁家没有,谁会花钱买了吃啊。”

老太太节省惯了,不太相信会有这种“傻子”

曼青笑起来“肯定会有的,白天那种包子妈觉着怎么样人家都能卖两毛钱一个呢”

“啥那种肉星子都没一点的包子还卖两毛那可是一斤洋芋钱了,乖乖,城里人怎么这么傻”

“噗”

李曼青一口笑喷出来,这不是城里人傻不傻的问题,是市场市场啊市场大家手里有了余钱,总得换着花样吃吃吧,更何况还是客运站那种地方,人流量大,又都是出远门的,买点能吃饱肚子的东西,谁会在意那几毛钱

“没事,咱们明天去试试看就知道了。”

当即,婆媳俩也不做饭了,就着开水吃光那碗洋芋。把风炉找出来,又找了几个搪瓷口缸,考虑到有人吃不来葱、蒜和芫荽,将每一样切细分开装,削了五六斤洋芋,切成块用清水泡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二人就起床,吃过早点赶紧肩挑手提的,搬了两次才把东西搬到客运站门口。

反正也没人来驱赶,她们就选了个最宽敞的地儿,既挡不到进出的班车,又醒目得很,所有人进进出出都能看见。

她们带了引火柴和煤炭来,等把煤炭烧红,天色已经全亮了。刚把油锅支上,就有人问“这是卖啥,油条麽”

老太太不好意思说是洋芋毕竟那东西真是谁家都有啊,吃不完还喂猪呢拿家里喂猪的东西来卖钱,她怎么就是觉着城里人是人傻钱多呢

“炸洋芋,大姐可以尝尝。”

李曼青也没做过生意,干巴巴说过这么一句就不会说了,夸都不会夸两句。

好在这年头的人都比较朴实,卖东西的一客气,她们也有点心动,班车离车时间还有一两个小时呢,索性也都站旁边看起热闹来。

有人见她大肚子,就问“几个月啦”

,曼青终于找到个自己能搭得上的话题,也跟她们聊起来。

老太太不让她上手,没一会儿就炸出一锅来,分成几个盘子装好,几个热心的大姐尝过,都说好吃。

“这怎么卖的呀”

老太太觉着吧,这喂猪的东西一毛钱一份都不值,反正她是不会买的。

谁知李曼青笑道“六毛钱一盘,这么一大盘,够大姐吃个饱了”

众人一听也是,乍一听六毛钱贵,其实量不少啊,买三个包子肯定吃不饱,还没油没盐的,但买炸洋芋就不一样了,又香,味道也好,还能吃饱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围观的都说要来一盘。

老太太一愣,刚想说“你们清醒一点,这是洋芋啊洋芋”

,曼青已经应下,勤脚快手帮着装了五六盘递过去,又递了筷子。

知道这盘子筷子是人自家吃饭用的,大家都不走远,就站在那儿吃,几分钟就吃完了。

她们只带了十个盘子十双筷子来,以为也卖不了多少,哪知一会儿就用光了洋芋却还有大半呢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