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搜 查(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春节一过,便开始走人户拜年。长者带着晚辈走亲戚,探好友。也有忙不过来的,就指派大一点的娃儿代替长辈去拜访。
这个走人户是不能空着手走的,要带礼物。一般就是一包白糖,一包水果糖,两三样就可以了。条件好一点的,就是一包冰糖,一把挂面之类。这些东西并不是自己花钱买的,也买不起,多数情况是你送我,我送他,送来送去,水果糖开始化了的都有。当然,也有特别大方的,送一块腊肉,或者十元钱。
但是,也有穷得走不起人户的,家里根本没什么可送。
荣是张敬业的干儿子,给干爸爸拜年是必须的。
相传,荣的祖上是当地一大富豪。后来商场失意,家道中落,但也非同一般。荣的大伯父是川军的一个团长,二伯父是连长,一个三十岁,一个二十五岁,都战死在抗日前线,祖父一怒之下,拍卖了商铺和田土支援抗战,把白花花的银子送给了前线。直到解放时,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而已,没有任何土地出租,便定了个中农。
荣家与张家相隔里多路,荣的父亲荣耀祖为人和蔼,能说会道,知礼知节,只要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就是选的知客。一场喜宴上,张敬业与荣耀祖相互敬酒。酒意上来,不再拘束,说三国,谈水浒,这个读过私塾的人,讲起话来让张敬业羡慕不已。于是,两家交往甚密,成了干亲家。
张佩东一见荣提一包前来,便笑呵呵的问道,“今年又送啥子嘛?”
荣走近张佩东,细声说道,“二十个鸭蛋,一块坐蔸肉。”
张佩东一听,笑了,“哈,哈,哈,你娃愈送愈重,你父可能吃不消。”
当地人常称干爸爸为父,区别于爸爸二字。这个吃不消,是指干爸爸要根据送的礼来打钱,这是惯例。但不是绝对的,随意也可。
荣一进门,就大声喊“母!”
儿女们都喊“妈妈”
,只有干儿子喊“母!”
张妈知道是荣来了,急忙从厨房出来招呼,“荣来了!”
荣递上礼物,“这是孝敬父和母的。”
这张嘴就是甜,张妈听着舒服,甚是欢喜。“佩东,陪荣耍,我去煮饭!”
荣坐下就问张佩东,“作业做完没有?”
“快了,还有一点。”
张佩东解释道,“本来昨天就可以完成,但6念蒙、6思沂他们来了,就陪他们上山找野兰花回去养,耽搁了。”
“那个东西不好养。”
荣好象很有经验。“听说他们老汉是父的战友,还是个当官的?”
张佩东点点头,“总务处处长!”
“能有这种亲戚,好办事。”
荣心里也高兴,干爸爸的关系,自己也很得意。
张佩东从书包里翻出书,准备做作业,随口说道,“你想到哪里去了?别个是军工单位,不要朝那个方面去想。”
“哼哼!”
荣的深喉里出微微的笑声。他不是老谋深算,也没那个心机,只是他有宽阔的想象空间。
张佩东一边做作业,一边问道,“荣,你说说,那天万陵怎么那么大的反应?我就穿了一双牛皮鞋而已。”
荣沉思片刻,“就是呀,我也想不通。理论上,他喜欢的是秦筱丽,与曹红英完全无关。金添传个闲话,他怎么就那么大的反应?他喜欢的是曹红英?不可能呀。”
“问题是,他喜欢谁,与我有什么关系?”
张佩东很是不解。
“醋意!他见不得你意气风的样子。”
荣一语道破。
“切!什么醋意?我既不喜欢秦筱丽,也不喜欢曹红英,干嘛这么对我?”
张佩东很是不解。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