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海湾战争的启示和意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出耶路撒冷老城加法门西去,可以看见一架古老的风车和一片红房子。奥丽特说这是最早离校索居人的犹太人的家,为了缅怀他的勇敢,保留至今。现在那一带已辟为艺术家住宅区:&1dquo;因为人一旦住在那里,便会有创作激情。”

  黄昏,我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走回住处。明天就要告别这里飞往塞浦路斯,之后辗转开罗重返巴格达。我的行装里增加了一件奥丽特送我的白背心,上书一句英文:&1dquo;当海湾战争正酣之际,我在以色列。”

  二十一、从本—古里安重返拉纳卡

  二十一、从本—古里安重返拉纳卡

  2月21日,我好不容易订上了飞往塞浦路斯的机票,只有这家私人飞机肯飞,条件是如果遇特殊情况比如由于战事或其他原因,飞机不能起飞,机票自然作废,不作任何赔偿。

  次日早5点起床,自己一人分两次把行李搬出房间。6点1o分到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我到问询处打听,一位干瘦的男人用更干瘦的英语问我是不是去拉纳卡。他让我去那边检查行李,一位自称是&1dquo;security of#icer”(安检官员)的女警官过来问我从何来、行李是谁打的、是否离开过、一直住在哪儿、是否有人给你送礼品、到过什么地方、有无记者证。之后又来了一个比她丑得多的又重问一遍上述问题。我问是否要开包检查,她们说不必,这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请我谅解,然后给我的行李贴上了合格标签。

  辗转到二楼,还是只有我一个乘客。三个美国空军在免税店买宝石,这里有一个特大柜台:&1dquo;diamond of lsrael 。”可我只有有数的美元,连条裤子都舍不得买。一周前我老板华社摄影部主任徐佑珠在电话中表示要用她自己的美元给我买裤子,感动得我真想哭。

  终于可以登机了。这次的飞机更小,只有七个座位。两个飞行员、两个安全警察和三个乘客,只有我们七个人。我最后一个挤进机舱,飞行员是从我身上爬过去的,他帮我关上门,说千万别碰门旁的机关,不然门一开我就掉下去了。

  小飞机摇摇晃晃颠簸着升了空,上下抖动,向地中海上空飞去,转弯的时候,左翼朝地,右翼向天,我整个身子全压在机舱门上,紧张得不行,生怕小门打开掉下去。我的座位椅背断了,没有上半截,我只得用保险带使劲捆住自己,绑附在破座椅上,生怕飞出去。由于太疲倦,没过多久我就沉入梦乡。

  醒来时,小飞机已经在拉纳卡机场上滑跑,机场上风很大,夹有小雨,小飞机象只雨打的耗子似地钻到候机楼旁。我们还未站稳,一辆塞浦路斯警察的轮式装甲车就停在身旁,注视着我们三个乘客的一举一动。安全警察把我带进一间小屋,命令我脱去上衣,仔细检查随身的各种物品。

  海关给我两周签证。

  分社老陈已在机场门口等候,风很大,老陈问我飞机飞得如何,我说我睡着了,开始还挺可怕的,飞机上下乱抖,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反正我已经把自己绑在座椅上了。

  陈夫人已经把饭做好了,吃得我胃直疼,因为很久没吃中国饭了。老陈给我留了不少剪报,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也来了,由于《人民日报》登了我,他们都想认识一下。

  很困,很累。

  二十二、&1dquo;我要上前线”

  二十二、&1dquo;我要上前线”

  2月23日,小雨。中午吃鱼汤,我吃不下。老想起沙特的战事,让一个精通二战史和美军的战地记者站在圈外看1o1师真不是滋味。在最需要用快刀凯普的时候竟不用。

  我从无贬低他人之意,只是说我有干得更好些的主观条件。83年北大国际政治系毕业时,3o人投考二次大战史研究生,我在社科院考了第二名。我会象在以色列那样博得美82师的好感而与其一起行动,拍来真正的独家。

  晚上看net#,我觉得6上已开始接触。美军马上就要表演&1dquo;黎明前的锲入”了。我猜1o1和82师将降落到伊拉克境内,6战一师将在晚些时候抢占滩头,&1dquo;从长滩到牛轭湖。”

  十几年的准备将付之东流。

  现在《人民日报》会用巴格达废墟吗?现在人们感兴的是战斗、格斗、俘虏&he11ip;&he11ip;和胜利后的美军大阅兵、科威特人的狂欢&he11ip;&he11ip;

  我最烦等,什么在约旦待命、在×  待命。奉行全面防守的军官打不了胜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快刀就该现在用,我坚信进攻是永恒的军事原则,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巴顿说&1dquo;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汽油用尽,再他妈开步走。”

  夜里写故事,一度挺兴奋,但老想82师,我了解李奇微和这个师,李奇微上前线腰上总带手榴弹。

  唉,做梦都想科威特。

  我又忍不住给摄影部及社领导分别打报告,力阵南线的重要,希望派我上前线:

  昨天曾向北京汇报现在形势极似1944年的欧洲和1945年的日本,布什一个月前就曾说过:&1dquo;我决不会束缚住将军们的手脚。”美国是要彻底摧毁中东一切强大而又不友好的军事机器。

  美国将领九成是西点的毕业生,一成来自弗吉尼亚军校或奔宁堡。装甲部队、骑兵师、空降师受的全是巴顿教育。施瓦茨科普夫已喊出巴顿1944年8月&1dquo;眼镜蛇”行动时的名言:&1dquo;进攻,进攻,再进攻。”这帮西点们决不会就此住手,他们的信条是占领,象他们的学长巴顿对德国、麦克阿瑟对日本一样。因此,去巴格达的大门不在安曼,在1o1师的搜索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