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援朝前夕我创办军工五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纸飞机计划(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叶知寒坐的笔直,从口袋里取出一沓草纸,从胸前的口袋里抽出一根铅笔,低头写了起来。

一边写着,一边自顾自的说道:“其实我之前算过,但原稿找不太到了,不过这个不难,我临时算一下就好。”

返程无人机的纯动力模型,是叶知寒之前在加州理工教书的时候布置过的一个课堂作业。

他作为出题人,自然是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现在计算起来也是轻车熟路。

刘志民看着这个作风干练的年轻人,想说些什么,但还是忍了下去,没有再打扰。

在叶知寒推演的时候,他就低头看着那份他还未能完全看懂的临界质量推演过程。

他其实到现在也不清楚叶知寒的这份数据是否真的正确。

从中科院原子物理研究所院长的角度来看,他肯定是保留着质疑的态度。

核工业这个工程太大,达到几乎要集全国之力来完成他。

可如果叶知寒这条路是错的,那代价太大。

索性,既然他提出了末端军工模式,不妨就让他试试。

一方面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军工装备研,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试试这个少年是否真的有与众不同的天赋。

如果按照他的末端军工方案真的造出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军工装备,那也能从一定程度证明他的核工业设想的准确度。

尽管他依旧保持悲观,可仍留有一线希望。

刘志民看了很久,却一直没有看进去。

复杂的运算,和前的理论设计,已经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他时不时的抬起头看两眼叶知寒,可这小子埋头研算,旁若无人,没有一丁点儿要停下来的迹象。

他现在还憋了一大堆的问题,可也无从问,只能自己消化了:

用纸飞机的思路做军工装备。

这应该是这小子现在正在推演的方向。

不真实的像是一个童话。

现在列兵边境的军队,的确都在期待能装备上战斗机。

可事实是,华夏现在连制造动机的资质都没有。

而无人战斗机,那更是天方夜谭了。

刘志民取出了一根香烟,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

“把烟掐灭,”

叶知寒突然声:“烟草的味道会影响我思考。”

刘志民嘴角一抽,但还是捏着香烟放在脚下把烟头给踩灭,然后把多半根香烟放回了烟盒中。

接下来,就似乎更无聊了。

到了临近中午。

叶知寒这才伸了个懒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但目光还是盯着一沓草稿纸。

“怎么样?”

刘志民问道。

他现在就像是一个面试官。

等待着面试者当面展示自己的能力。

“是可行的,”

叶知寒抚平了演草纸:“我用气动力学、以及电磁学组合分别得出了两个归程函数,按理来说都可以做无人机的理论指导。”

“不过区别是单独用气动力学的归程函数,战斗机的覆盖半径要比组合函数小的多。”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