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人情世故什么意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二天,郭儒才到京剧团找到了关耀华和袁美露,两人正在为剧团的出路犯愁,见到老团长也没有表现出久别相逢的喜悦,关耀华告诉他,京剧团开不出工资,很多人都到外面自谋生路去了,剧院、食堂、澡堂、小卖部都承包给了私人,就连那片菜地,都被县政府收了回去,正在规划盖体育馆,剧团的正式职工,就靠收上来的租金给他们来维系全家的生活,他这个团长实际上是徒有其名,他也要养家糊口,便从父亲手中接管洗澡堂,袁美露说她承包了剧团食堂,自己花钱装修了一下,挂出的牌子叫如意酒楼。郭儒才看得出来,两人一脸怠倦,已经没有当年那股心气儿了,既然这样,他也就没有必要告诉两人郝宝枝的事情了,郭儒才说,县剧团属于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还是有保障的,关耀华说,政府一次性给大伙儿补偿了两千块钱就不再管了,京剧团是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现在只能说饿不着肚子,您是鲁艺出来的延安干部,级别在那里摆着呢,我们就不行了,早起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存是第一位的啦。郭儒才说,京剧团固定资产那么多,国家政策又这么好,想办法盘活经济嘛,组织戏班子下乡,既演京剧又唱河北梆子,他建议京剧团要向内蒙古的乌兰牧骑学习,要想搞活经济,让县京剧团起死回生,最好化整为零,组织几个小剧团到农村去唱戏。大家都喜欢听河北梆子,张淑敏唱的河北梆子‘龙江颂’早已深入人心,不是有这一说吗,老百姓只要一听到河北梆子龙江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都是张淑敏,带去大家魂”

,耳朵都听热了,村里人男女老少基本上都能哼上几句,当初剧团定位就是双剧种,为什么不把这方面的长处挥出来呢?经他这么一说,两人顿时兴奋起来。郭儒才说他想请剧团的人吃个饭,就在袁美露开的饭店里办个几桌,他让关耀华去召集人,大伙在一起聚聚。晚上的酒席上,大伙见到老团长,气氛高涨,情到深处,袁美露竟唱了一段桃花扇李香君里的南邦子“洞房昨夜春初透,尽是那风流家世也自含羞。滋味在心头,也自上眉头,爱情郎,文采与风流,但愿天长地久,恩爱夫妻得到白头,暮春时候,红颜好上勾。”

本来是分段,她给连起来唱了,在坐的都是行家里手,酒到酣畅处,谁也不去吹毛求疵了,好!有人喝起彩来。关耀华兴奋了,他大声说,老团长希望我们组织起一支戏班子下乡演出,这是给剧团谋福利的好主意,他问大伙愿不愿意参加,袁美露率先举手高喊愿意,很多人响应,剧团里的人都念着老团长在任时的好,郭儒才临走时,大伙儿围着他有些恋恋不舍,郭儒才望着他这些曾经一起共事的同志们,眼里热泪盈眶,他挥挥手说“同志们,来日方长,各自多保重!”

,然后,上了停在一旁的吉普车,孟华是算着时间过来接他的,郭儒才坐在车里,一句话没说,孟华问他“姨夫,跟剧团的同事聚在一起,应该高兴才是呀,看您怎么闷闷不乐呢?”

郭儒才从兜里摸出念珠,叹了口气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跟着又是一句“哀莫大于心死”

啊,孟华听不懂,只好手把方向盘,眼睛注视着前方,慢慢把车拐进阁楼的巷子里。

郭儒才按照孟华跟他说的地址,找到了刘本涛的家;刘本涛已被县政府除名,出狱后,办了一张个体营业执照,在家门口摆上了烟摊儿。前段时间,一个叫郑伟的小伙子,他爸在文革期间被刘本涛带的人给打死了,那时候他才六岁,郑伟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得知刘本涛被释放回家,便冲上门来把刘本涛揍了一顿,打的他满脸是血,刘本涛被他小舅子肖坤仑送到了医院,额头上缝了七针,他老婆肖坤杰报了警,警察把郑伟抓住后带到了派出所,又通知额头上缠着绷带的刘本涛赶了过来,县公安局熊局长也来了,他当着刘本涛的面对郑伟说“现在是法治社会,刘本涛虽然在文革中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公安机关已经对他进行了制裁,既然刘本涛被提前释放,这说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他能在监狱里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经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提前释放的机会,那么,现在他就和我们一样,同样享受合法公民的待遇,你对刘本涛实施暴力行为,已经对他的心身造成了双重伤害,念在你是初犯,而且事出有因的份儿上,才把刘本涛找来,如果得不到他的谅解,公安机关将以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罪对你实施拘留。”

,刘本涛赶紧表态“熊局长,我是罪有应得,想想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都不知道他妈这么多年是怎样含辛茹苦才把他拉扯大的,跟他失去父亲相比,我这点伤算不上什么,放了他吧。”

,郑伟冷着脸对刘本涛说了声“谢谢。”

刘本涛看着熊局长说“借这个机会,我也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文革期间,把您弄到了“五七”

农场劳动改造,让您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在这里正式给您道歉。”

说着,他要站起来给熊局长鞠躬,熊局长制止了他,熊局长说,他之所以从局里赶过来,是因为已经听说好多在文革中被他迫害过的人,他们的后代得知他已出狱,都要来教训他,他是借这个机会,让郑伟转告他们,触犯法律的事千万不要做。郑伟一直规规矩矩的站着,他低着头说,他错了,回去后一定把局长的话捎给他们。熊局长见双方已经达成了和解,自己也达到了目的,便让两人各回各的家,刘本涛在家养了一个星期,郭儒才见到他的时候,刘本涛刚把额头上的绷带取掉,正在屋里撅着屁股对着镜子看自己额头上的疤痕呢,他是从镜子里面看到了站在身后的郭儒才,当时他的反应是,这个老夫子是来看他笑话的,他扭过身来,见郭儒才手上还拎着一个装有礼盒的塑料袋,还是紧着给郭儒才让坐。从监狱回来这些天,能拎着礼物来看他的人,郭儒才是第一个,他知道,这肯定也是最后一个,郭儒才把手上的塑料袋递给他,说“西湖龙井,从老家带来的。”

刘本涛接了过去“听说你回浙江老家去安度晚年了,浙江什么地方?”

“杭州,灵隐寺你该知道吧,飞来峰山脚下。”

“哦,灵隐寺有两句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很有名呀”

郭儒才笑笑,意味深长的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告诫世人心态很重要。”

刘本涛说,他现在就是这种心态,郭儒才看着他额头泛红的伤疤,心里想,你是放下屠刀,就想立地成佛,只怕群众不会答应。郭儒才在桌旁坐了下来,刘本涛从塑料袋里拿出茶盒,说,他就借花献佛了,用他的茶来招待他。郭儒才让他别去泡茶了,他坐坐就走,这次他专程上门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被一事所困扰,所以,特来向他讨教,刘本涛摆摆手说,讨教不敢当,什么事?刘本涛坐下来,准备洗耳恭听,郭儒才说“你跟我说实话,当年你知不知道郝宝枝是因为什么吃安眠药自杀的?”

刘本涛一愣,这老夫子就是轴,郝宝枝都早已成灰,而且是过去这么多年的事了,他还揪住不放,索性告诉他真相吧,刘本涛说“真正的罪犯是周大龙,他强奸了郝宝枝。”

,让他惊讶的是,郭儒才很淡定,“你知道?”

,郭儒才点点头,他问刘本涛“假如那天你在殡仪馆现郝宝枝又活过来了,会杀人灭口吗?”

刘本涛楞了“怎么可能,我是看着郝宝枝的遗体被塞进焚烧炉的,在此之前,我还让抬担架的救护车司机冉和平和那个白副馆长停下来,掀开了床单,特意查看了一番,还摸了郝宝枝的脸,冷冰冰的。”

,郭儒才再次追问道,他说的是假如,刘本涛想了一下,说,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郝宝枝没有死,他肯定不会因为要保住周大龙去杀人灭口的,让郝宝枝嫁给周大龙,相信郝宝枝宁死也不会愿意,再说,他喜欢郝宝枝,心里也过不去这道坎儿,最好的办法,他会让郝宝枝远走高飞。行了,现在知道了,看来刘本涛还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坏,郭儒才起身要告辞,刘本涛追问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该不是郝宝枝当时真的没有死?郭儒才笑而不答,刘本涛说,即便他说郝宝枝还活着,他也不会相信;郝宝枝怎么样,还与他还有何相干呢!郭儒才扭身要走,刘本涛挽留他在家里吃饭,郭儒才问了一句“你媳妇呢?”

刘本涛说,她在县政府下属的大集体上班,媳妇身板子结实,现在全靠她养家糊口呢,他自嘲道丑女近地家中宝。郭儒才无心再听他絮叨这些,便告辞离开了。

郭儒才夫妻俩去了北京,他们要看看外孙女,郭茜的丈夫王捷是驻外使馆的一名参赞,常年不在家,郭倩的女儿璐璐由公公婆婆带着,自从郭茜有了璐璐,感受到了身为人母的艰辛,她对爸妈的态度已大有改变,即使这样,老两口在女儿家里也止住了两天,便不顾女儿的挽留,回到了杭州老家,两口子继续过起了隐居生活,郭儒才决定从此吃斋念佛,修身养性,不再过问山外之事,郑淑兰养养花,种种菜,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偶尔去一趟灵隐寺,烧个香,拜拜佛,或是跟郭儒才的亲戚聚聚,日子过得倒也清闲自在,可这种清闲逍遥的日子才过了不到一年,郭茜来信说,她婆婆出门买菜,下楼梯时不慎摔了,造成颅内出血,在医院已经做了开颅手术,命虽然是保住了,医生说,她婆婆一年半载都很难下得了床,他公公要把婆婆接回京郊自己家去照顾,这样一来,她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璐璐就没人接送了,璐璐的爸爸打概要明年四月才能回国履职,郭茜希望这段时间父母能来京帮她一阵子,郭儒才说,想不食人间烟火都难。第二天,老两口便打点行装,赶往了北京。

赵有林交接完工作便和孙桂兰带着儿子去了北京大红门她舅舅的家。

喜欢人间世故请大家收藏人间世故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