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秦军为之大乱。
“咚咚咚!”
晋军的战鼓不失时机地响了起来,随着铺天盖地的喊杀声,晋军主力掩杀过来。
秦军再一次惨败。
孟明视一边逃命,一边破口大骂:“该死的先且居,和他老子一样,不按规矩打仗!”
其实,这不怪先且居。
如此开战,连先且居也没有料到。
只有两个人料到了,一个叫狼瞫,再一个叫鲜伯。
此战前,也就是箕城之战前,狼瞫作为车右,主动请缨,要做先锋,遭到先轸训斥,连车右也被撸了。被撸的理由——“汝有何勇何谋?”
他觉着是先轸小看了他。为争这口气,他自请于先且居,愿以私属效劳。并暗自做了一个决定,要以死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勇士,绝不仅仅是一个只能杀俘虏的人!
于是,就有了令秦、晋两军都目瞪口呆的那一幕。
狼瞫死了,死得轰轰烈烈。晋襄公哀狼瞫之死,亲殓其尸,以上大夫之礼,葬于西郊。
却说孟明视兵败回秦,自忖必死无疑,谁知秦穆公一意引咎,全无嗔怪之意,遣新拜之左右庶长——公孙枝、繇余去雍之东郊,迎而慰之,任以军政如初。为报君恩,孟明视尽出家财,以恤阵亡将士家属。每日操演军士,勉以忠义,欲以来年大举伐秦,晋襄公闻之,命先且居为帅,率宋、陈、郑等国之兵,再次伐秦,取江邑而还。戏曰:“吾以报拜赐之役也。”
昔郭偃卜繇,有“一击三伤”
之语,至是三败秦师,其言果验。
四国联兵讨伐江邑之时,邑长三次遣使去雍都求援,孟明视不发一兵一卒,秦人皆以为怯,骂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闯进秦宫,要秦穆公杀孟明视以谢国人。
秦穆公劝道:“孟明视非真怯也,只因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必能败晋。”
转眼之间,已至来年五月,孟明视觉着器械已整顿完毕,军士也训练得差不多了。不,不是差不多了,是很棒了。特别是士气,高得不能再高了。
于是,孟明视面见秦穆公,力主伐晋,并请穆公亲往督战,道:“若今次不能雪耻,誓不生还!”
秦穆公叹道:“元帅以为东晋可伐,寡人便伐。只是,寡人三败于晋矣,若再无功,寡人亦无面目返国也。”
乃选车五百乘,择日兴师。凡军士从行者,皆厚赠其家,三军踊跃,誓曰:“不败晋,誓不归!”
秦兵在秦穆公的率领下,自蒲津关而出,东讨晋国,刚一渡过黄河,孟明视便传令三军,“尽焚其舟”
。秦穆公怪而问曰:“元帅尽焚吾舟,何以为归?”
孟明视奏曰:“兵以气胜。吾屡挫之后,气已衰矣。幸而胜,何患无舟?吾之焚舟,示三军之必死,有进无退,以此鼓士气也。”
秦穆公点头称善。
正如孟明视所料,绝了后路的秦军,一个个抱定了誓死克敌的决心,在“三帅”
的带领下,跃进突击,一举而破晋之要塞王官。
王官邑长逃奔绛都,将城破之事奏于襄公。襄公问曰:“秦军几多?”
“有兵车五百乘。”
晋襄公又曰:“战斗力怎样?”
“锐不可当。”
晋襄公默想了一会儿,传召群臣进宫,商议拒敌之策。赵衰当先开言:“秦连遭三败,怒甚。此番起倾国之兵,欲置我于死地。且其君亲行,不可挡也,不如避之。使稍逞其志,可以息两国之兵。”
先且居亦曰:“困兽犹能斗,况大国乎?秦君耻败,而‘三帅’俱好勇,其志不胜不已。兵连祸结,未有尽时,老元帅之言是也。”
连晋之元老和中军元帅都主张避秦,他人还有何话可说。
于是,襄公传谕各地,凡有秦兵到来,俱关闭城门,且勿与战,违者军法处置!
此旨一出,秦军入晋,如入无人之境。
繇余谓秦穆公曰:“晋惧我矣!君可乘此兵威,收崤山死士之骨,可以盖昔日之耻。”
穆公曰:“可。”
遂引兵自茅津向南,渡过黄河,屯于东崤。遂命军士于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等处,收捡尸骨,用草为衬,埋葬于山谷僻坳之处。宰牛杀马,进行祭奠。穆公素服,亲自沥酒,放声大哭。“三帅”
及诸将伏地不起,哀动三军,无不坠泪。
祭毕,秦穆公面对五万余官兵,发表了一个极其真诚、极其动人的演说,此次演说被后人称为《秦誓》,收入《尚书》尚书:亦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尚”
即“上”
,上代以来之书,故名。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和四书五经之中:
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唯受责俾如流,是唯艰哉。”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唯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唯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犹询之黄发,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唯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