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誓毕,秦穆公奏凯班师,未及彭衙,彭衙之百姓已将晋之守将逐去,箪食壶浆迎之于道。穆公一边安抚百姓,一边遴选邑长,选来选去,选到了伯乐头上。伯乐欣然而允。
江邑百姓,闻听彭衙复归于秦,哄然相聚,杀了晋之守将,亦来向秦穆公报聘。经伯乐相荐,穆公委方九皋为江邑长。
秦穆公一路凯歌,回到了雍都,大会群臣,以孟明视伐晋首功,拜为亚卿,与二相同秉国政;白乙丙、西乞术进为中大夫;改蒲津关为大庆关,以志军功。
却说绵诸主赤斑,向年见秦兵屡败,欺秦之弱,欲倡率诸戎叛秦。及伐晋归来,穆公欲移师伐戎,繇余连连摇手道:“不可,不可也。兵者,凶器也。不能一用再用。况,武圣姜太公有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者,上上也。’莫如传檄戎中,限期朝贡,若其不至,然后攻之,方为上策。”
穆公曰:“善。”
遂传檄诸戎。
秦伐晋,并收取崤中尸骨之事,早已传到赤斑耳中,心中大惧,正不知如何是好,忽有檄文来到,连声叫道:“有救了,有救了!”
遂率西方二十余国,纳地请朝,尊秦穆公为西戎霸主。
这事不胫而走,传遍中原,也传到了周襄王的耳中,商之于尹武公:“秦晋之强,不分伯仲,其先世皆有功于王室。昔重耳主盟中原,朕册封为霸主。今秦穆公任好,强盛不亚于晋,朕亦欲册之如晋。卿以为如何?”
尹武公道:“不可。秦虽霸西戎,但未若晋之能勤王也。今秦晋交恶,而晋侯能继父业,若册命秦,则失晋欢矣。不如遣使颁赐金鼓以贺之,则秦感恩,而晋亦无怨。”
周襄王曰:“善。”
遂遣尹武公携金鼓入秦。穆公拜而受之。依照周礼,王有所赐,诸侯必入朝谢恩。穆公以年老之故,遣公孙枝随尹武公入周谢恩。
未几,繇余病卒,穆公倍加痛惜,遂以孟明视为右庶长。事无大小,皆交孟明视处理。
公孙枝朝周归来,知穆公心向孟明视,告老还乡。所遗之职,由孟明视递补。
秦穆公到了晚年,自以为大功告成,心向神仙。
这一想,便真的来了一个仙人。
这仙人乃是由穆公之爱女所引。
据史书所记,穆公有子四十人,但有几个女儿,史却无载,只知道他有一个长女叫怀嬴,先嫁晋怀公,又嫁晋文公。还知道他有一个幼女。这幼女降生之时,恰有人献璞,琢之得碧色美玉。女周岁,依俗抓周旧俗,婴儿周岁时,将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具陈列在盘中或席上,让其抓取,以为可预测其一生性情和志趣,叫“抓周”
。。国君的女儿,自是不能与平民百姓同日而语,抓周时,在一硕大的金盘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用具,还有特制的小瑟和书简等,可谓是琳琅满目。但这幼女,朝盘中之物挨个儿扫了一遍,一双忽灵灵的小凤眼,在那块美玉上停了下来。良久,一把抓到手中,弃之不舍。穆公在一旁看得真切,含笑说道:“此女如此爱玉,就叫她弄玉吧。”
弄玉稍长,姿容绝世,且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无师自通。穆公命巧匠剖其所抓之美玉为笙,谓之碧玉笙,弄玉爱而吹之,声如凤鸣。穆公愈发爱之,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楼前有高台,亦名凤台。
弄玉年十五,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曰:“必得善笙之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
穆公听了弄玉之言,遣使遍访国中,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于楼上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如明镜,呼侍儿焚香一炷,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拂面,忽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弄玉芳心异之,乃停吹而听,其声亦止,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临风惘然,若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香销,乃将碧玉笙置于床头,勉强就寝。
忽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谓弄玉曰:“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
说毕,于腰间取出赤玉箫,倚栏吹之。其彩凤亦舒翼鸣舞,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宫商宫商:古代,把音阶分为五级,宫为第一级,商为第二级,下依次为:角、徵、羽。协调,喤喤盈耳。引得弄玉神思俱迷,不觉问曰:“此何曲也?”
美丈夫对曰:“此《华山吟》第一弄弄: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在这里,引申为曲的意思。也。”
弄玉又问曰:“曲可学乎?”
美丈夫曰:“既有婚姻之契,授之何难?”
言毕,上前捉住弄玉之手,羞得弄玉满面通红……
忽听窗外,更鼓连响三声,弄玉猛然惊觉,原是南柯一梦。但梦中景象,宛然在目。她再也无法入睡,坐以待旦,自言于穆公。
穆公深信不疑,召孟明视进宫,以弄玉之梦告之,且要他以梦中形象,去太华山查访吹箫之人。
孟明视领旨后不敢怠慢,骑了一匹快马,带了三个随从,径奔太华山。
因山高路险,不能骑马,将马寄于山下客栈,徒步上山,访了三日,一无所获,正犯着愁,来了一位采药老翁。老翁指着远处道:“看见没?那座小山叫明星岩,岩下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买酒自饮。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回彻,闻者忘寝,不知何处人也。”
孟明视谢过了老翁,径奔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世之姿。不由得肃然起敬,上前作一揖说道:“请问,贵人高名上姓?”
异人对道:“吾姓萧,名史。足下何人?来此何事?”
孟明视道:“吾乃本国右庶长孟明视是也。吾君为爱女择婿,女善吹笙,必求善音乐者。闻足下精于音乐,吾君渴欲一见,命吾前来奉迎。”
萧史道:“吾粗通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
孟明视道:“贵人不必谦让,还是早一些儿去见寡君为好。至于婚配之事,另当别论。”
萧史见推不掉,便与孟明视一道赴雍,谒见秦穆公。穆公见他举止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乃赐座于旁,问道:“闻子善箫,亦善笙乎。”
萧史道:“臣只能箫,不能笙也。”
穆公笑道:“汝倒也老实。箫与笙一类也,汝既善箫,何不一试?”
萧史颔首说道:“臣遵旨。”
遂取出赤玉箫一支,玉色湿润,赤光照耀人目,诚稀世之珍也。才吹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
穆公大悦。是时弄玉隐身于帘内,窥见其异,亦喜曰:“此真吾夫矣!”
穆公又问萧史:“子知笙、箫何人而作?始于何时?”
萧史答道:“笙者,生也,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箫者,肃也,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