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上帝(第5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虎欲異群虎,捨山入市即擒。
聖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道無作,以道應世者,是事非道。
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
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如鐘鐘然,如鐘鼓然,聖人之言則然;
如車車然,如車舟然,聖人之行則然。
惟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
惟莫能知,所以奪天下之智。
鯽蛆食蛇,蛇食蛙,蛙食鯽蛆,互相食也。
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留一言。
若龍若蛟,若蛇若龜,若魚若蛤,龍皆能之。
蛟,蛟而已,不能為龍,亦不能為蛇為龜,為魚為蛤。
聖人龍之,賢人蛟之。
在己無居,形物自著。
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常先人,而常隨人。
渾乎,洋乎,遊太初乎。
時金已,時玉已,時糞已,時土已。
時翔物,時逐物,時山物,時淵物;
端乎權乎,狂乎愚乎。
人之善琴者,
有悲心,則聲悽悽然;
有思心,則聲遲遲然;
有怨心,則聲回回然;
有慕心,則聲奕奕然。
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
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
人有道者,莫不中道。
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
以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
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
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
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
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
是以聖人渾之。
心之愚拙者,妄援聖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聖人時愚、時明、時巧、時拙。
以聖師聖者賢人,以賢師聖者聖人;
蓋以聖師聖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聖者,反跡而合道。
賢人趨上而不見下,眾人趨下而不見上,聖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
豈曰離賢人眾人,別有聖人也哉!
天下之理,
夫者唱、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嗚、雌者應。
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
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鼈行。
道雖絲棼焚,事則棋布。
所謂聖人之道者,
胡然孑孑耳,胡然徹徹爾,胡然臧臧爾,
惟其能徧偶萬物,而無一物能偶之,故能貴萬物。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