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出殡(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山村里如果有人往生,一般要在家里停灵三日,第四天凌晨送到山上安葬,可按照姥姥的遗愿,她要求第二天凌晨就把她送上山,所以三点多钟,院子里就聚集了很多人,男女都有,很多生面孔,看得出来不是大河村的人,大概是邻近村子里的人都来了。
院子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很多人都还站在院子外面,手里拿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把这小片地方照到亮堂堂又影影绰绰的。
我还在人群中依稀认出了邻村那两个曾经沾染过水中娃阴气,被姥姥救过来的男孩,当然,现在已经不能把他们称作男孩了,几年过去,他们都成了壮小伙。石头告诉我,这两个人,一个叫做滚子,一个叫做虎子,当然都是小名,大名他也不知道。
滚子和虎子大概也还认得我,对我点了点头,却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换过了孝服,这是主动要为姥姥抬棺啊!
抬棺的人之前就已经订好了,石头、猴子、山疙瘩、沟子,加上滚子和虎子等人,一共十六个,各个都是棒小伙。
出殡的时候棺材绝对不能落地,但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避免意外状况发生,所以一般都会预备轮流替换的人手。十六人,可以替换两轮。
八人抬棺,在山村里,这是最隆重的葬礼,可见姥姥这几十年在附近村落里收获了多少人的敬重和爱戴,一般人家出殡,都是四人抬棺。
最后看了姥姥一眼,盖上棺材板,订上子孙钉的时候,母亲又哭了起来。想到世上那么多人,再没有一个人是我姥姥,我也是悲从心起,泪水把孝服的前襟都打湿了。
“叮叮”
声中,棺材被牢牢盖上,盖上绣着铭文的红棉被,几根缠着白布的木杆子从麻绳中穿过,石头等几个第一轮抬棺的人已经猫腰把杆头顶在了肩膀上。
一切准备就绪。
邻村的阴阳先生大喝一声:“孝子摔盆!”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父亲身上。
姥姥没有儿子,所以孝子的角色只能由父亲完成,即使心里再不情愿,再觉得这是封建迷信的旧风俗,他也还是换上了麻衣孝服,只是脸色比黎明前的天色还要阴沉。
高高举起在灵前焚烧纸钱的瓦盆,再狠狠摔在地上。
“砰!”
一声,瓦盆四分五裂,众人都禁不住转眼去看。
瓦盆摔得很碎,这是大吉!
阴阳先生点点头,高喝一声。“起灵!百福避让!”
百福是一种隐语,代表的是拦路的小鬼邪祟,半夜上山,阴气很重,如果有邪祟出来作梗,对送殡的人群甚至往生者都是一种麻烦。
有能力有手段的阴阳先生或是观花婆婆,起灵的时候会高喝“百邪避让!”
可以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姥姥以往送殡都是这么喊的,但自认能力不足的人,怕称呼“百邪”
不敬引起邪祟不满,所以用“百福”
的隐语来代替。
所以说,阴阳先生或是观花婆婆的能力如何,也能从他的用词中分辨出来。
这位阴阳先生,至少在他自己认为,能力不能和姥姥想比。
*
姥姥生前并不避讳生死,甚至早早就为自己选好了福地,小时候还带我去看过很多次,在对面山的半山腰上。
所谓望山跑死马,从姥姥家往对面看,似乎离得很近,但真正要走,却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还是脚步不停的情况下。
现在是夏天,天亮得早,五点多钟天就蒙蒙亮了。除了横死的人之外,所有往生者都必须在日出之前下葬。现在已经三点半,时间很赶,送殡的队伍也是脚下不敢做丝毫的停顿。
好在山村的村民大多身体强健,上上下水不在话下,抬棺的十六人更是身体棒棒的山村青年,抬着棺椁依旧脚下如风。
我抱着姥姥的神位跟着阴阳先生走在前面,母亲从出殡开始就没有停过哭泣,从开始的嚎啕大哭到现在的低声呜咽,脸上就没有干过,过度悲伤加上体力不支,她渐渐落在我后面,我担心她支持不住,但棺椁抬出家门后,送葬的亲属就不能回头,所以只能寄希望于父亲能照顾好她。
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福地,亲属也能回头了。我站在半山腰上,看到举着火把的送殡队伍绵延了上千米,母亲被山婶和另外一个大嫂搀扶着,哭得脸上都有些发白,父亲却阴沉着脸和她拉开数米的距离。
一股怒意在我心里滋生,可在不满,现在也只能忍着。
石头他们被另外八个人替换下来,在父亲象征性的用绑着白布条的铁铲在福地周围铲了一下以后,众人就开始轮着铁铲“开新山”
!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