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兵器(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鞭杆是一种木质短‘棒’,长约1。3米,杆梢略细,据说是从马鞭杆衍化而来。鞭杆短而无刃,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流行于西北地区。
古代还有一种短兵器叫“铁尺”
,长约o。6米,细长而扁,无尖无刃,以劈砸点戳为主,清代时还比较流行,目前已极为罕见。
2、长兵器
武林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枪、棍、大刀三种。
在武林中,枪被誉为“百器之王”
。俗语说“枪扎一条线”
,要求扎出平直,即所谓“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
。枪法以拦、拿、扎为主,兼有劈、崩、挑、拨、带、拉、圈、架诸法。唐末名将王彦章擅使铁枪,人称“王铁枪”
。宋代名将岳飞、杨再兴均是枪术名家。南宋时,山东潍州(今莱州市)人杨四娘以枪法南北,自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但戚继光曾指出杨家梨‘花’枪的缺陷。明末清初,峨眉枪法又曾冠绝一时。清咸丰年间,江苏无锡人陶某善枪,人称“陶家枪”
,不料竟败于无锡守备蒋志善手下,陶某拜伏求教。蒋志善持枪起舞,“闪闪成白光”
,犹如直径数丈的车轮在飞转。蒋志善令陶某向他泼水,谁知竟水泼不进,反弹如雨,将陶某全身淋湿,而蒋志善身上毫无水迹。
棍是历史最悠久的长兵器,最早被叫做“殳”
(古时的殳有棱无刃)。棍有多种,从形制上分,有长棍、齐眉棍、三节棍、梢子棍等;从质地上分,有木棍、铁棍、铜棍等,以木棍最常见。
早期的棍多以枣木制成,取其坚实沉重。后来改用白蜡杆,取其有韧xing,较轻便。棍法以威猛快为上,多有旋扫及舞‘花’动作,打击空间较大,故称“棍打一大片”
。少林棍、昆吾棍都是比较著名的棍法。
三节棍是将三节短木棍用铁环连在一起,可收可放,夭矫多变。梢子棍是在棍之末端以铁环连一短棍,在应敌时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三节棍和梢子棍都比较难练,稍有不慎,容易伤着自身。
大刀是将刀身后装上长柄,又名“net秋大刀”
、“偃月刀”
、“长刀”
。唐代大刀全长达3米,重7。5公斤,两面有刃,称为“陌刀”
,当时军中专‘门’组建有陌刀队。如今武林中所用大刀皆是一面有刃。另有一种朴刀,其刀柄比大刀的短些,刀身窄长,也是双手使用。朴刀套路目前仍有流传。
在长兵器中另外还有几种。戟在南北朝以前是一种流行兵器,有长柄单戟和知柄双戟两类。短柄双戟属于短兵器。长柄单戟又分两种:在末端置有左右两个月牙的,叫“方天戟”
;仅有一侧有月牙的,叫“青龙戟”
。东汉末年,吕布是使戟的能手,曹cao善于使短戟。目前武林中仍有演练者。
叉是一种常见的兵器,古代多为猎户所用。末端分两股的,名“牛角叉”
;末端分三股的,名“三头叉”
或“三角叉”
,俗称“虎叉”
。叉法本于枪法,重在中平一势,也可锁拿对方兵器。晚近以来,练叉者多在叉身上套上若干铁环,演练时可哗哗作响。也有人能使叉在全身上下滚动,俗称“滚叉”
,颇具观赏xing。
铲是一种不多见的兵器,最早是农村用的除草工具。铲杆的前后都装有兵刃,前端是一个弯月形的铲,内凹,月牙朝外;尾部是一个斧状的铲柄,末端开刃。相传铲最初是佛‘门’兵器,又名“方便铲”
或“月牙铲”
,演练时身法轻盈而别致,有推、压、拍、支、滚、铲、截、挑等击法,其招式命名也多与佛教有关。
钯也是从农具演变而来的兵器,其末端装九齿铁钯,齿锋利如钉。钯全长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击,亦可防御,在明代抗倭战争中曾为军中利器。
镋属于罕见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头,称为正锋,长约o。5米。正锋靠后处横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着一排利刃。镋柄长达2。5米,尾端装有棱状铁钻,称为
“钅尊”
。镋可用于击刺架格。由于这种兵器过于长大,分量又重,所以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3、暗器
所谓“暗器”
,是指那种便于在暗中实施突袭的兵器。暗器大多是武林中人创造出来的,它们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大多有尖有刃,可以掷出十几米乃至几十米之远,度快,隐蔽xing强,等于常规兵刃的大幅度延伸,具有较大威力。在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上,暗器很难挥作用,所以古代战将很少有练暗器的。武林中讲究的是一对一的打斗,双方距离很近,于是暗器就派上了用场。中国武术中的暗器至清代而集其大成,达于鼎盛,在武林中使用极为普遍。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以后,暗器才逐渐被冷落,但至今武林中仍有人习练此技。
暗器可分为手掷、索击、机‘射’、‘药’喷四大类,每一大类中均包括若干种。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