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王朝的覆灭在哪一年哪一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冷兵器(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手掷类暗器有标枪、金钱镖、飞镖、掷箭(甩手箭)、飞叉、飞铙、飞刺(包括三棱刺、峨眉刺)、飞剑、飞刀、飞蝗石、鹅卵石、铁橄榄(枣核箭)、如意珠、乾坤圈、铁鸳鸯、铁蟾蜍、梅‘花’针、镖刀(三尖两刃)等。

索击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

机‘射’类暗器有袖箭、弹弓、弩箭、紧背‘花’装弩、踏弩、雷公钻等。

‘药’喷类暗器有袖炮、喷筒、鸟嘴铳等。

还有一些暗器很难归入以上四类,如吹箭、手指剑、钢指环、手盔、匕、手锥等。

吹箭是将细小竹箭藏于吹管之中,临敌之际,用力在吹管一端一吹,竹箭即从管的另一端‘射’出。吹管为竹制,短吹管长约25厘米,长吹管长约5o厘米,两端开口,外观光洁,刻有纹饰,也可当短棍使用,旧时武林中颇为盛行。

手指剑是套在指头上的微型短剑,钢指环是套在手指上的钢质圆环,手盔是套在手背上的钢套,有突起处。匕属于短兵器,旧时武林中人常把匕藏在腰间,或掖在鞭筒里,可随时拔出用于袭敌,于是又成了暗器。手锥用铜或铁制成,末端呈三角形,后边有柄,全长约2o厘米,可藏于袖中,出其不意击人。清代喇嘛多随身携带铜质手锥。

此外,还有一些兵器介于常规兵器与暗器之间,如手杖刀、铁扇之类。手杖刀又名“二人夺”

,杖身中空,内藏窄身长刀一把。杖柄上装有机括,如遇人夺杖,按动机括,即可‘抽’刀刺敌。手杖柄即为刀柄,为便于实战,手杖刀的杖柄多为直形,而不像普通手杖那样做成半弯形。铁扇的扇骨为纯钢制成,扇面为绢质,打开可作普通扇子用,合住即可劈砍点戳。手杖刀和铁扇目前仍比较流行。

在所有暗器中,手掷类暗器应用最广泛,式样也最多,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飞镖,又名“脱手镖”

,有三镖,有三棱、五棱、圆柱等形状,前面均为尖头。镖长约1o厘米,重约o。2公斤。镖的末端常系有红绿绸布,叫做“镖衣”

,长约8厘米,有助于镖稳定飞行。相传飞镖源于西域,北宋时,四川僧人xing圆家得此技,后传至中原。到了清代,武林中几乎人人都学此技,至民国时依然流行。

金钱镖,即把旧时的方孔铜钱当镖来用。一般的金钱镖,多是将铜钱的周边磨得锋利,犹如刀刃,掷出时飞旋而前,仗恃其边刃伤人。功力深者,可不用磨刃,直接凭腕力而掷出伤人。但铜钱分量极轻,能练好此技殊非易事。清末民初,银元为通行货币。银元分量较重,平时多有携带,因此也有人以银元代替铜钱作为暗器。

掷箭又名“甩手箭”

或“摔手箭”

,因必须甩腕出,故名。掷箭完全用细竹制成,箭杆浑圆,前端削尖,后不加羽,犹如一根削尖的竹筷。因此物取材甚易,制作简便,所以武林中人学者极多。艺成之后,又可举一反三,凡细短之物,如筷子、树枝之类,皆可顺手掷出御敌。但竹箭轻飘,练成不易。一般是先练较重之铁箭(重约o。3公斤),再练装有铁镞之竹杆箭(重约o。1公斤),最后才能练竹箭(重约o。o1公斤)。相传掷箭源于嵩山少林寺,至清初才流传到社会上。

飞蝗石是有棱角的细长状坚石,因其外形略如蝗虫,所以叫“飞蝗石”

,飞蝗石每块重约o。2公斤,平时贮于袋中,悬于腰间。鹅卵石就是河滩上的椭圆形石块,因其外形、重量都和鹅卵差不多,所以叫“鹅卵石”

。飞蝗石和鹅卵石都是易见之物,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武林中十分流行。

梅‘花’针也是一种罕见暗器。其构造是五枚钢针在根部相连,击中敌身后,分刺五点,状如梅‘花’五瓣。针的长度约为3厘米。梅‘花’针在武林中的历史相当久远,但今ri已近绝迹。

乾坤圈是铁制圆圈,直径约15厘米,内外沿全部开刃,抛出后以旋飞击敌。艺jing者可一手抛出两圈,但练成不易。曾有人掷出一圈,将丈余外的十支蜡烛一下齐腰截去,令观者大为赞叹。

如意珠即人们随手把玩的钢球或‘玉’球,也可用山核桃。今ri武林中人所用的如意珠,多为形制较小的钢珠,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多取于废轴承之中。

在索击类暗器中,最常见的是绳镖、流星锤、飞爪、软鞭四种。

绳镖是在钢镖尾部系一长索。钢镖比普通飞镖略大,长约o。2米,重约o。3公斤,头尖尾广,尾部为圆形,有一铁环,用以系索。绳索长约6。7-1o米。平时可将绳镖缠于腰间。绳镖是用臂腕的抖甩之劲将镖出,可击较远之敌,出后又可立即收回。只是由于绳索较长,取准不易。清末民初时,河南卫辉府(府治在今卫辉市)有一董姓镖师颇jing此技,曾在煤油灯的白瓷罩外斜放一枚铜钱,董某于两丈外骤放绳镖,应声击中铜钱,而灯罩完好无损。董某自言,他拳脚功夫平常,惟此绳镖一技,但终于未能在江湖上立足,镖局歇业,他也流落四方。民国初年,běijing天桥有个叫孟继永的武师专‘门’表演绳镖。孟继永是河北武邑人,当时六十多岁,人称“孟傻子”

,也是镖师出身,他把绳镖叫做“甩头一子”

流星锤是将长绳末端系上铁锤,掷出以伤敌。铁锤外形,或作浑圆,或作瓜形,或作多棱,重约1。5-2。5公斤,最重者可达4。5公斤。铁锤后部有两眼,穿以铁环,长绳即系在铁环上。绳长约7-1o米。因铁锤冲力很大,所以不宜用一般麻绳,多用蚕丝、人及鹿脊筋细丝‘混’编而成,使长绳既柔且韧,不易断裂。民国初年,陈萝夔善用流星锤,曾于两丈外击石柱,每必中,接连击断四柱。陈萝夔所用流星锤,是以熟铜铸成,重3。5公斤,长绳粗过拇指。陈萝夔对友人说,他练此技已有十年,但仅右手尚可,左手取准稍差,还需苦练。

飞爪是一种很厉害的暗器。爪为钢制,略似手掌,有五个钢爪,每个爪又分三节,可张可缩,其最前一节末端尖锐,犹如‘鸡’爪。钢爪掌内装有机关,可控制各爪。钢爪尾部系有长索,与机关相连。以飞爪击人,只要将长索一‘抽’,钢爪即猛然内缩,爪尖可深陷入‘肉’,敌人万难摆脱。清代时,山西大盗荣康以此闻名,号称“飞爪天王”

,后将此技传给天津镖局‘毛’某。‘毛’某艺成后,走镖时竟不‘插’镖旗,只在镖车上悬一飞爪。群盗一见此物,即自行退避。民国以来,武林中所用飞爪已无机关,只是固定的三爪或五爪,多用于爬越高墙。

机‘射’类暗器以袖箭最为常见。

袖箭有单筒袖箭和梅‘花’袖箭两种。这两种袖箭都是将箭筒缚于小臂处,筒之前端贴近手腕,用衣袖遮盖。箭筒内有弹簧,筒上装有机关,一按机关,筒内小箭即向前‘射’出。单筒袖箭每次只能装入一箭,‘射’出后必须再装箭。梅‘花’袖箭一次可装入六支小箭,正中一箭,周围五箭,排列成梅‘花’状,可连续‘射’。袖箭的箭杆用细竹削成,长约2o厘米,前端装铁质箭头。单筒袖箭的箭筒长约24厘米,直径约2。4厘米,用铜铁铸成,筒顶有孔,为装箭处。筒前开孔,为箭‘射’出处。梅‘花’袖箭的箭筒稍粗,直径约3。5厘米,长度也是大约24厘米。筒内装有六个小管,每管可装一箭。

袖箭用机括‘射’,取准既易,力道又猛,而且极难防范,所以最受武林中人欢迎。相传单筒袖箭为北宋云阳(今属四川省)白鹤宫霞鹤道人所创。清末民初,山东泰安徐石荪jing于此技,人称“小养由基”

。徐石荪先向空中‘射’出一箭,旋即装箭再‘射’,第二支箭正好击中第一支箭的箭镞,第三支箭又击中第二支箭的箭镞。连五箭,箭箭如此,人称“对口箭”

。梅‘花’袖箭相传为明人刘纟延所创,从此风行武林,山东李儿洼的李姓最jing此技,有李天寿号称“神箭”

。李天寿的七世孙李佩更是技艺惊人,凡死靶活靶,无不百百中。李佩早年曾入绿林,后改行保镖,群盗震慑,呼之为“穿云箭”

‘药’喷类暗器以袖炮使用最广。

袖炮是一种‘混’用火‘药’的特殊暗器。它由古代的前膛火炮演变而来,实际上是一种小型前膛火器,因其细小,故名“袖炮”

。袖炮用一根酒盅粗细的竹管制成,长约4o厘米,竹管外加三道铁箍。竹管一端为炮口,周边包以薄铁皮;竹管另一端为‘药’凹,也套以薄铁。先将火‘药’填入竹管,务要匀实,再将石珠(黄泥珠也可)填入。使用时,左手持竹管,用右掌猛击‘药’凹部,‘激’火‘药’爆炸,石珠即疾‘射’而出,有较大杀伤力。清末民初时,护院们常使用袖炮,镖局中也有人用。

喷筒也属于‘药’喷类暗器,它的构造类似孩子们玩的喷水唧筒,也是用竹子制成,前有喷孔,后有推杆,筒内装石灰粉。向前猛推推杆,石灰粉就从喷孔喷出,可‘迷’住敌人眼睛,使其失去抵抗能力。但此技卑鄙拙劣,属“下三滥”

勾当,武林中人大多不屑用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